您所在位置: 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演出信息——2017年”高雅艺术进校园“浙江财经大学专场

来源:                   发布时间:2017-11-14

2017年“高雅艺术进校园”浙江财经大学专场——《走进浙江昆剧团》

演出单位:浙江昆剧团

时间:2017年11月16日 19:00

地点:文化中心剧场

主办:教育厅、文化厅、财政厅

承办:校团委

教职工取票地点:行政楼102A 截止11月16日上午11:00

学生现场抢票时间:11月15日、16日10:30~13:30(文化长廊、教工食堂)

届时,欢迎全校师生到场观看!

——浙江昆剧团简介——

浙江昆剧团成立于1956年4月1日,是由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家周传瑛、王传淞、朱国樑等,在原民间戏班“国风昆苏剧团”的基础上组建而成,是当时全国唯一的昆剧艺术表演剧团。1956年,浙昆排演了经过整理、改编的传统昆剧《十五贯》,以其高度的思想性、人民性和艺术性轰动全国,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毛泽东主席先后两次观看了该剧演出。在梅兰芳等著名文艺界人士参加的昆剧《十五贯》座谈会上,周恩来总理称赞该剧是“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榜样,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人民日报》以“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发表专题社论。从此,各地昆剧院团纷纷成立,昆剧艺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浙江也因此成为新中国昆剧的发祥地。

自《十五贯》后,浙江昆剧团又相继改编、创作和演出了《西园记》、《风筝误》、《长生殿》、《浮沉记》、《狮吼记》、《渔家乐》、《少年游》等传统剧目,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反响。《拾画叫画》、《题曲》、《写状》、《打子》、《界牌关》、《弹词》等一批昆剧传统折子戏,经过不断磨砺雕镂,也成为了当今中国昆剧舞台的艺术精品。在周传瑛、王传淞等“传字辈”艺术家的栽培下,剧团的演员阵容曾出现了“传、世、盛、秀”四代同堂的兴旺局面,培养了以“世字辈”享有“巾生魁首”的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家汪世瑜、“盛字辈”的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家王奉梅、“秀字辈”享有“江南第一腿”的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家林为林为代表的三代浙昆代表性传承人,享誉海内外。1982年,浙昆被文化部授予“继承革新奖”;1986年获浙江省人民政府嘉奖;2000年荣获首届中国昆曲艺术节“优秀演出奖”。

自2003年恢复独立建制后,浙江昆剧团在团长林为林的带领下,坚持走出人、出戏、出精品、出效益的发展之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一、运用当代科技手段录制出版发行了100出题材内容丰富、表演风格各异的昆剧传统折子戏——《幽兰飘香·传世盛秀》DVD音像制品,使一批具有浙昆特色的、珍贵的昆剧传统折子戏舞台艺术资料得以有效、稳定的记录和保存下来,并为多形式开展昆剧艺术抢救、保护工作积累了可以借鉴的经验;二、创作排演了昆剧《公孙子都》、《徐九经升官记》、《红泥关》、《乔小青》、《十面埋伏》、《琥珀匙》、《未生怨》、《解怨记》、《无怨道》、《红梅记》等多部新剧和新版《西园记》、《临川梦影》、《烂柯山》、《蝴蝶梦》、《雷峰塔传奇》、《武松》等多部传承改编剧目。与浙江交响乐团联合首创的昆曲交响乐《水磨雅韵——昆曲交响音乐会》在拓展昆曲表现形式上跨出了可喜的一步。三、获奖剧目不断涌现。新编昆剧历史剧《公孙子都》荣获了国内外多项大奖——2006年荣获第三届中国昆剧节“优秀剧目奖”;2007年荣获第八届中国艺术节“文华优秀剧目奖”;2008年荣获2006——2007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奖”(榜首),同年又荣获全国戏曲最高专家奖“中国戏曲学会奖”;2009年荣获法国第三届巴黎中国戏曲节最高奖项“塞纳大奖”;2012年该剧与浙昆保留剧目《十五贯》双双入选“全国昆曲十大优秀剧目”,成为浙昆自《十五贯》、《西园记》后又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昆剧佳作,被业内公认为“当代昆剧的新收获”。此外,新编昆剧历史剧《红泥关》荣获第四届中国昆剧艺术节“优秀剧目奖”;新版《西园记》荣获第四届中国昆剧艺术节“剧目奖”;新编昆剧《乔小青》和《临川梦影》荣获第五届昆剧节“优秀剧目奖”。其中,《十五贯》凭借60年的代代相传,1600场的演出和不同时期观众的检验,于2012年荣获“第二届全国优秀保留剧目大奖”。《大将军韩信》入选国家艺术基金2015年度舞台艺术创作资助项目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十五贯》娄阿鼠戏曲丑行培训班入选国家艺术基金2016年度人才培养资助项目。《昆曲百讲 幽兰讲堂》入选国家艺术基金2017年度传播交流资助项目。

结合艺术实践,浙昆在昆剧理论研究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一批艺术家传记和学术论文集如《中国昆曲精选剧目曲谱大成•第七卷浙江卷》、《张娴舞台艺术回忆录》、《王世瑶舞台艺术传》、《昆剧〈十五贯〉文集》、《灵魂的救赎­——昆剧〈公孙子都〉创作评论文集》、《十五贯学术论文集》、《一代宗师周传瑛》等已出版发行,并完成了《关于“非遗”代表作名录之昆剧——浙江10年保护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和《坚持在昆曲传承创新中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调研课题。

昆剧艺术普及、推广和对外文化交流取得长足发展。剧团演出场次逐年攀升,平均每年演出270余场,票房收入达185万余元。应邀赴美国、英国、法国、瑞典、日本、韩国、泰国等多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进行的访问演出及文化交流多达40余次,访问人数达200余人次,接待欧美亚部分国家及港澳台专家学者、戏迷来团交流有10余次,近140余人。国际和地区的文化交流,扩大了浙昆在海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2012年4月,在英国斯特拉福德市,浙昆与英方同台献演《牡丹亭》与《哈姆雷特》,实现了将汤显祖与莎士比亚这两位东、西方艺术大师传世名作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尔后,又“登堂入室”法国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为30余个国家的大使、文化使节及当地的侨领、侨胞演出,成为首访世界“非遗”评选总部的第一个中国昆剧艺术院团。

艺术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浙昆现有23位正高和31位副高级演职员。其中,“中国昆曲终生成就奖”四人;“中国昆曲进步奖”四人;“中国戏剧梅花奖”五人,“二度梅”一人;“白玉兰戏剧表演奖”一人;文化部“文华优秀表演奖”二人;“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表演奖”一人;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一人;“全国昆曲代表性传承人”二人;“浙江省昆曲代表性传承人”四人,有三位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家享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新世纪的浙江昆剧团,正以全新的姿态和发展理念,为中国昆曲的抢救、保护、传承和发展,为浙江文化强省建设做出自己不懈的努力和贡献。

——演职人员——

主讲人:唐蕴岚(国家一级演员)

演员:耿绿洁(国家二级演员)、张侃侃(国家二级演员)

——主讲内容——

昆剧作为“活态传承”的表演艺术,历经六百年沧桑走到今天,离不开一代又一代艺术家的高标薪传和执着坚守。作为建国后成立的第一个专业昆剧团,浙昆一直以来把昆剧艺术的传承放在首位,坚持不懈地做着对昆剧传统经典剧目及整体表演艺术的挖掘、抢救、整理和传演工作,而《牡丹亭》就是一部经浙昆“传、世、盛、秀、万、代”六代传承人不断雕镂,精益求精,传演保留至今的经典剧目。

随着时代的发展,为了使《牡丹亭》成为现代人领略中国传统文化和高品位欣赏的经典剧作,浙昆人不断探索、积极尝试,重新编排的《牡丹亭》可以近距离观演、全方位体验的观剧方式,给观众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表演剧目《牡丹亭·游园》——

《牡丹亭》传奇是明代大戏剧家汤显祖的名著,寓有个性解放的启蒙思想,影响极大,为世界文坛所推崇。《游园》讲述太守杜宝之女杜丽娘,深居闺阁,游览花园,目睹春景,感动情思。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