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页 > 教育教学 > 正文

法学院:夯实基础 强化特色 突出技能 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直面教学改革”系列报道之八

来源:法学院                   发布时间:2017-05-08

    本网讯(通讯员 李伟)近几年,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中,法学院初步形成了“理论功底深厚、财经特色鲜明、专业技能突出”为培养目标的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

坚持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 夯实专业人才理论基础

    学院围绕专业或专业方向,建立了五个教学系、四个硕士点、四个校级研究所与协创中心的四个方向“三位一体”的运作机制,为专业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学科引领、科研和育人平台支撑。同时以专业、专业方向、课程以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问题为依据,选择并确定具有一定基础和优势的研究方向,集中资源,依托专业优势,建设特色优势学科。加大教学内容改革,突出专业基础课程建设,强化教材建设,创立和实施了教学内容更新机制和标准化体系。实施“精品课程工程”和“双语课程工程”,夯实了学生的理论基础,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提供了强力支持。

依托学校学科优势 结合自身特点 努力培养特色鲜明的专业人才

    学院与浙江浙联律师事务所合作开设了全国第一个法学专业的“非诉法律实验班”。实验班依托学校财经法律专业优势,整合学校应用经济学和管理学方面优势资源,形成了非诉法律人才的“五个一培养机制”,重点培养能在大型律师事务所、大型企业、政府机关等从事非诉业务的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社会工作专业结合国家和浙江省对社会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根据学校财经优势和法学院特色及自身的社会治理方向重点学科建设,提出了以“先发地区社会治理为核心、企业社会工作为方向”的专业培养方案,设置了社会治理方向模块课程群与企业社会工作方向模块课程群。

发挥政产学研用优势 突出人才培养实践性要求

    学院不断创新模拟法庭、案例分析、法律演讲等传统实践教学新方式,积极探索情景教学、项目教学等“实景实战体验教学法”在本科教育中的应用。法学专业率先建立和实施了法律实务精英完全任课机制,任课老师均为拥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浙江省知名律师。以社会工作专业为主体成立了校“乐心社会工作室”,并配合以政府购买服务和公益创投项目,强化学生的知识应用与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同时,推动四大实践教学体系与地方相契合,与省民政政策研究中心、中国社区建设展示中心、杭州知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等政府和行业组织机构建立实践基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