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页 > 学术科研 > 正文

“新质生产力与评价监测”分论坛举行

来源:数科学院、科研处                   发布时间:2024-05-22

5月18日,由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担任学术指导,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和浙江财经大学联合主办,数据科学学院承办的第七届孙冶方经济学家发展论坛(2024)“新质生产力与评价监测”分论坛在下沙校区举行。江西财经大学讲席教授邱东、河南大学特聘教授肖红叶、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何强、河北省投入产出与大数据研究院院长宋辉、数据科学学院院长洪兴建等出席本次分论坛。分论坛由校党委书记李金昌与江西财经大学教授罗良清共同主持。

江西财经大学讲席教授邱东作报告

河南大学特聘教授肖红叶作报告

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何强作报告

河北省投入产出与大数据研究院院长宋辉作报告

浙江财经大学数据科学学院院长洪兴建作报告

邱东作“经济测度拓展需要注意的问题”主旨报告。他指出,经济测度拓展需要注意内容的可测度性、新旧测度的关联性以及测度与理论的关系,同时强调经济测度不仅是定量分析,更重要的是与定性研究结合来确定“度”。

肖红叶作“数据要素统计测度问题探讨”主旨报告。他指出,数据要素统计测度包括数据的测度、数据要素的测度以及数据的生产力作用机制,提出要全面测度数据要素的生产力作用机制需将实物量指标与价值量指标相结合。

何强作“关于新质生产力统计测度的思考”主旨报告。他从政府统计视角阐释了构建新质生产力测度框架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以人工智能为例探讨了新质生产力如何影响企业生产效率。

宋辉作“新质生产力的理论思考及其统计测度”主旨报告。他首先介绍增量投入产出分解模型,然后编制数字经济增量投入产出序列表,最后分析了新质生产力组合因素贡献。

洪兴建作“新质生产力评价方法的思考”主旨报告。报告就新质生产力到底是什么、新质生产力为什么是评价而不是测度、新质生产力评价方法的一点思考等三个方面进行了讨论。

“新质生产力与评价监测”分论坛

孙冶方经济学家发展论坛旨在搭建国内深入探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前沿问题、梳理总结地方改革实践经验的学术交流平台。本次分论坛作为第七届孙冶方经济学家发展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紧扣“新质生产力与中国式现代化”总主题,为科学构建新质生产力评价监测体系提供理论指导与方法支撑。本次分论坛的开展为我国高效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科学评价新质生产力进程贡献了高校力量。

(编辑:赵蕾)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