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页 > 学术科研 > 正文

“新质生产力与高质量发展”分论坛举行

来源:经济学院、科研处                   发布时间:2024-05-23

近日,由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担任学术指导,浙江财经大学主办,经济学院和中国政府监管与公共政策研究院承办的第七届孙冶方经济学家发展论坛“新质生产力与高质量发展”分论坛在下沙校区举行。浙江大学民营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潘士远、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寇宗来、浙江大学劳动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张川川、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龚斌磊、中国政府监管研究院院长金通、经济学院教授李玉花等出席本次分论坛。分论坛由经济学院院长罗俊与经济学院副院长王岭共同主持。

浙江大学民营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潘士远作报告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寇宗来作报告

浙江大学劳动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张川川作报告

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龚斌磊作报告

中国政府监管研究院院长金通作报告

经济学院教授李玉花作报告

潘士远作“中国专利制度的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效应:理论分析与现实特征”主旨报告。他指出,鉴于专利政策难以直接接针对收入分配进行调节,可以通过调节税率,以税收的方式推进二次分配可以有效缓解收入不平等的状况,尽力达成效率与公平的兼顾。

寇宗来作“新质生产力与战略性支柱产业”主旨报告。他指出,要解决现阶段中国社会基本矛盾,破局之道在于通过形成新型生产关系,协调好有为政府和有为市场,坚持先破后立,大力发展战略性支柱产业。

张川川作“教育、贸易开放与内生技术进步”主旨报告。他指出,技能劳动力相对供给增加(人力资本投资)以及出口需求(对外开放)扩张促进了内生技术进步。

龚斌磊作“新质生产力的催生因素与核心标志”主旨报告。他建议,要以新质生产力的视角科学评价新质生产力的成效,兼顾前沿技术突破与要素创新配置,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金通作“发展新质生产力与政府监管优化”主旨报告。报告阐述了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以及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逻辑,进而以“低空经济”为例,详细解读新质生产力监管政策优化的逻辑基础、新质生产力监管政策优化方向和新质生产力新型基础设施监管化方向。

李玉花教授作“人工智能与创新”主旨报告。她指出,由于AI技术应用在高生产率企业、高人力资本企业和高科技企业创新提升贡献度更高,因此政府可以根据企业特点适时调整政策。她建议政府应当建立评估体系,对企业的生产率、人力资本和科技水平进行分类评估。鉴于AI技术应用可能带来的不确定性,政府可以建立风险分担机制,如提供贷款担保、保险产品等,以降低企业在AI技术应用上的风险。

“新质生产力与高质量发展”分论坛

孙冶方经济学家发展论坛旨在搭建国内深入探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前沿问题、梳理总结地方改革实践经验的学术交流平台。本次分论坛作为第七届孙冶方经济学家发展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紧扣“新质生产力与中国式现代化”总主题,为新质生产力与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指导与方法支撑,为我国高效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贡献了高校力量。

(编辑:赵蕾)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