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页 > 教育教学 > 正文

价值引领 多维协同 持续推进课程育人实效

——会计学院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会计学院                   发布时间:2022-05-09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课程育人实效,本网特推出“院长谈课程思政”专栏,刊登各学院(研究院)课程思政建设方面的经验和做法,供全校学习借鉴。敬请关注。


课程是学生获取专业知识和技能,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战场”。会计学院“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价值目标,围绕专业课程内涵改革,协同一流课程建设、一流专业建设、新文科建设,以及三全育人工程,不断做深、做实、做透课程思政,努力回答好“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有力促进了思政教育与会计专业教育良性互动发展,有效提升了会计学院育人质量。

一、价值引领谋划学院课程思政建设总方案

会计学院作为全校规模最大的二级教学单位,如何在专业教育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始终是全院教职员工需要回答的关键问题。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要求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学院党委高度重视课程思政工作,全面承担其思想引领、组织协调、制度保障的领导作用。学院党委牵头组织了多次研讨,结合会计专业课程特点凝练形成了会计学院课程思政建设共识,确定了以立德树人为价值目标、“三全育人”为路径、专业建设为平台、课程建设为载体,依托学院课程思政研究中心,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总体方案。

二、顶层设计明确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路径

为确保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有效组织,会计学院率先在二级学院层面成立了“课程思政研究中心”,以统筹、协调和推进学院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学院课程思政研究中心通过建立首席专家制、研究项目组与工作坊等创新机制,成为学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落实课程思政建设任务的重要组织机构与交流平台。

在课程思政建设路径设计方面,为更好地发挥课程思政在育人中的牵引作用,会计学院将课程思政建设与学院人才培养“四大建设项目”有机融合,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增效”的效果。具体融合的思路为:

1.借助学院入选教育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的契机,将课程思政建设纳入“三全育人”工程,并将课程思政作为“三全育人”工作的重要抓手,在课程教学维度贯彻“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理念。

2.依托学院三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一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平台,将课程思政建设作为一流本科专业建设重要任务,在专业建设维度凸显课程思政育人目标。

3.结合学院“国家及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工作,在一流本科课程建设中将课程思政作为深化课程内涵建设的催化剂,在课程建设维度深化思政育人举措。

4.协同学院立项的教育部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探索新文科背景下如何结合新模式、新思想、新技术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在新文科创新人才培养改革维度拓展思政育人思路。

三、全员动员探索课程思政建设实践与创新

课程思政不是空中楼阁,落实落地是实现课程思政育人的关键环节。课程思政建设要求所有教师、所有课程都要深入挖掘专业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元素,实现以润物无声的方式立德树人。2020年以来,学院先后组织了二次全院范围的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推进会议、六次分专业(专题)课程思政建设研讨,邀请院内外专家对全院教师展开课程思政建设专项培训,有效地提升了专业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

学院还投入专项资源,立项了院级课程思政项目12项,鼓励教师探索多元化课程思政教学方式。经过专项培育,学院近年推出了一批育人效果显著的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示范教师、课程思政微课与金课。2020年以来,学院立项省级课程思政项目3项,校级课程思政项目14项,1门课程入选浙江省高校课程思政优秀教学微课,获浙江省高校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特等奖和一等奖各1位,获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课程思政”微课专项赛校一等奖1项。

基于广大专业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的创新实践,学院总结出了一系列具有会计专业特色的课程思政实践方案与教学方法。如在《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中,主讲教师赵宇恒老师通过开设“财眼看世界”栏目,从会计专业视角分析、解读财经热点专题,让学生理解与感悟专业知识如何与现实经济社会密切联系,在追踪财经热点中深化家国情怀、职业主义与专业精神。在《Intermediate Management Accounting》课程中,主讲教师袁怡闻老师通过课前材料阅读、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小组讨论与汇报、课堂辩论等多种教学形式,将思政德育元素嵌入教学全过程,强化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使学生产生共鸣、共情,保障课程思政教学效果更深入和持久。

《财务分析》课程主讲教师吕岩老师设计了学习成果汇报、头脑风暴等形式,让学生主动挖掘思政资源,不仅做受教育者,更要做思政要素的践行者和传播者,扩大课程思政教育效果和影响范围。《Introductory Financial Accounting》课程主讲教师傅黎瑛老师精心制作了微课程短片,依托微信公众号、微信朋友圈等新媒体手段的传播,实现课内、课后思政的教育效果的融合互补。此外,《Introductory Financial Accounting》课程团队还积极探索全英文专业课的教材建设,以弥补外文原版教材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中国国情的局限性,强化会计国际化方向教材建设的话语权。

四、注重实效构建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新格局

学院充分利用实践教学基地资源及协同育人平台,在实践教学、第二课堂中探索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新格局。学院定期邀请社会导师进校园开展专题讲座,讲解中国资本市场会计与财务案例,引导学生学习专家学者们的家国情怀、爱岗敬业和远瞻视野。

学院还积极支持教师带领学生“走出去”,设立移动课堂展开场景化教学。如在《基础会计》课程中,课程组带领学生赴育人协作单位中国财税博物馆开展现场教学,深化学生对中国会计文化、会计历史及会计制度的理解,在专业课程教育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在《管理会计应用与创新实践》课程中,课程组教师带领学生赴大学生实践基地传化集团展开现场观摩教学,理解疫情下民营企业预算与成本控制战略,探索中国本土企业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的财务制度创新举措。

通过校外与校内协同育人机制,让学生深入基层、走进企业,促进学生深入了解中国会计、财务及审计制度与实践发展现状,在强化理论水平的同时,实现学生自我成长与价值观的塑造,形成协同育人新格局。

(李宗彦)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