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页 > 教育教学 > 正文

金融学院多措并举 提升课程思政成效

来源:金融学院                   发布时间:2022-05-20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课程育人实效,本网特推出“院长谈课程思政”专栏,刊登各学院(研究院)课程思政建设方面的经验和做法,供全校学习借鉴。敬请关注。


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金融学院始终重视课程思政建设,将其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强化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加强课程思政教学资源、打造课程示范课程、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等方式,更新课程思政理念、创新教学载体、强化教育责任,建构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课程思政体系,使课程思政理念深入人心,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

一、通过多措并举 强化教师课程思政视野和能力

学院定期组织学习《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浙江省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和《浙江财经大学“课程思政”工作实施办法》等课程思政文件,并以教学系和教工支部为单位,定期举办各种课程思政专题交流会,鼓励和资助老师参加课程思政师资培训,开阔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视野。此外,定期举办课程思政研讨会,邀请广东财经大学副校长邹新月、中央财经大学李建军院长和王辉副院长、厦门大学朱孟楠副院长以及西南财经大学许治教授等名校名师,分享课程思政的着力点、建设路径以及建设经验,提升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

二、结合浙江窗口优势和金融专业特点 加强课程思政资源建设

充分利用浙江“三地一窗口”的优势,有效挖掘课程思政素材,建设了《湖州的“红色动力信用贷”》《温州的“金融改革”》《浙江金控的“浙里减碳贷”》《浙江泰隆银行的普惠金融新模式》和《丽水“农村金融改革”》等课程思政的案例库。充分挖掘金融专业的“课程思政”元素,科学设计课程思政的具体实施路径,制作了《表决权信托-保护民族品牌的利器》《中国国际储备管理》《次贷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其对中国的金融管理启示》和《宁波“保险+期货”生猪养殖业新模式》等视频资源和案例库,丰富了课程思政内涵。

三、打造一批课程示范课程 形成学院课程思政建设的示范效应

动员全院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将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全过程,积极打造既具有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又具有课程育人时代性、针对性、实效性的一流本科课程,其中《信托与租赁》获评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省高校课程思政优秀教学微课、校教学创新大赛课程思政专项赛一等奖,《融合思政理念的<保险学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获评省课程思政教学研究项目,《保险学原理》获评省高校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二等奖,《信托与租赁》《中央银行学》和《国际金融》等三门课程获批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四、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模式 提升课程思政教学效果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手段和方法,充分挖掘专业课程思政元素,建设具有浙江特色和专业特点的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并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把课程思政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同时,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围绕“跟着货币学党史”主题,运用“金融思想萌芽”“苏区的货币发展”“华中地区敌后银行”“解放战争时期的货币政策”“人民币的五次改版”“数字人民币再启航”等主题展和教学资源,让学生亲身体验中国共产党逐步建立健全金融体系的红色故事,感受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波澜壮阔的革命事业,增强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生动性和应用性。

五、推进课程思政专业建设 提升专业培养质量

以专业或课程(群)为依托,结合浙江地域文化、学校办学特色和专业目标要求,通过集体备课、专题研讨、教师技能竞赛等方式,深入挖掘本学科、专业及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寓思政于专业建设。加强专任教师进行课程思政的探索和研究,形成专业课思政建设典型经验,并进行推广。与国信证券、南华期货和杭州联合银行等金融机构联建共建课程思政建设校外实践基地,定期邀请这些金融机构的实务部门人员基于思政角度讲授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金融历史等内容,参观国信证券白沙泉投资者教育基地,促进课程思政与专业建设的同向同行。

学院将进一步发挥教师主力军作用,提升教师课程思政的能力,加强课程思政的优质教学资源建设,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和方法,从而全面提升课程思政育人功能。

(傅俊辉)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