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浙财要闻

首页 > 浙财要闻 > 正文

开栏的话:大学治理体系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坚实保障。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校网特推出“争创一流•综合改革成就巡礼”系列报道,多维度、立体化地呈现学校各部门近年来深化综合改革,提升内在驱动力成效,总结凝练综合改革发展的好经验。


学校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紧扣改革要求,夯实改革根基,坚持“四个结合”,不断提升共青团工作的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和大局贡献度,推动共青团改革走深走实。

坚持全面推进与品牌建设相结合  “全过程”政治教育强化共青团引领力

抓实政治教育“制高点”,紧握思想引领“方向盘”。健全理论学习机制。深入落实共青团基层团组织“三会两制一课制度,实现全校团支部、全体团员青年全覆盖。深入开展“青年大学习”网上主题团课学习,构建全覆盖、全过程、常态化的理论学习机制,连续多月学习学习率超过95%,排名位于省属高校前列。专门制定团委理论中心组学习计划,全年实现理论知识月月学,重点精神专题学、调研走访研讨学。坚持团委书记带头学,组织各级团委书记讲团课活动,面向团员青年宣讲主题团课。打造思想引领品牌。打造青年理论宣讲品牌“浙财青年说”,常态化开展理论宣讲。打造学校青马工程特色品牌项目“风华学校”,保证培养广度的同时,注重遴选先进,开设“青马班”和“菁英班”,近三年累计培养学生骨干129人。坚持以赛促学,常态化开展思政微课大赛、党团知识竞赛,近三年在浙江省思政微课大赛中获得特等奖2项、一等奖4项,三等奖6项,总成绩位列省属高校前列。

坚持改革强团与从严治团相结合  “全覆盖”组织建设夯实共青团组织力

夯实改革强团“支撑点”,把牢从严治团“定盘星”。深化基层组织建设。全力推进团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以“智慧团建”系统和团支部工作手册为抓手,落实基层团支部工作清单制度,不断激发基层团支部活力。不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延伸,成立学生社团临时团支部,建立管制院、金研院、浙研院多学院联合团委,依托园区团工委,推进“宿舍建团”新机制,组建30个楼长、120个层长、436个楼工作团小组的三级管理制度,不断扩大团的覆盖面。健全从严治团机制。制定实施《关于新形势下推进从严治团的实施意见》,深入落实团省委深化干部作风建设三年行动,切实履行团委书记述职评议考核制度。联合党委组织部制定《浙江财经大学团组织推优入团及团员发展工作办法(试行)》《浙江财经大学团组织推优入党工作办法(试行)》,近三年经团组织规范程序发展团员241人,学生推优入党5556人,团组织推优率100%。夯实团学改革成效。制定实施《浙江财经大学学生会组织改革方案》《浙江财经大学学生社团建设管理实施细则》,精简学生会组织,重新注册登记及年度审议社团,坚持自我审查,实现机构层级瘦身,人员规模精炼。,

坚持学校课堂与社会课堂相结合  “全时段”育人模式提升共青团服务力

延伸“三全育人”主战线,搭建成长成才“新平台”。构建实践育人体系。制定《浙江财经大学实践育人子方案》,扎实推进实践育人体系建设,培育建设实践育人与创新示范基地,近三年共签署暑期社会实践校地共建基地36个。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打造“百名学子寻访”系列社会实践特色品牌,近三年组建社会实践团队736支,实践地点涵盖浙江、江苏、贵州等18个省市,实践人数超过4800人,获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的报道1000余篇,项目获评省思政精品项目,获国家级奖项十余项。构建项目化志愿服务体系,近三年累计共53000余人次,投身校内外1900余项志愿服务项目中,累计服务时数超22万余小时。提升美育育人成效。依托公共艺术教育中心,推动公共艺术课程管理。持续打造“舞台上的思政课”校园文化品牌精品项目,累计获国家级奖项15项,省级奖项69项,综合成绩名列全省非艺术类高校前茅。完善创新创业机制。以“挑战杯”科技竞赛为依托,发挥学校专业特色和学科优势,扎实做好科技创新工作,近三年累计获得国家级奖项3项,省级奖项54项。持续开展就业服务季、实习实践季活动,举办创业讲堂、科创沙龙、竞赛讲座等活动40余场,邀请知名创业导师、优秀青年创业者分享经验,答疑解惑,校院两级团干部共帮扶107名就业困难学生完成就业。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体系化搜集意见诉求,切实维护学生权益,组织开展校情通报会、青年会客厅等活动,为学生解决相关问题90余件,打通学生权益维护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坚持制度建设与队伍建设相结合  “全方位”支持机制保障共青团贡献度

下好顶层设计“先手棋”,抓住队伍建设“牛鼻子”。健全完善党建带团建机制。校党委高度重视学校共青团工作,每年专题审议共青团工作,制定并实施《浙江财经大学关于改革创新共青团工作切实增强思想引领实效的实施方案》,明确将共青团工作纳入学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总体格局。推动指导社会实践、社团、竞赛、艺术展演等计入工作量,不断完善“挑战杯”竞赛管理办法。制定并实施浙江财经大学“文艺振兴计划”,将公共艺术课程纳入通识教育模块,累计开设课程10余门,涵盖音乐、舞蹈、戏剧多个门类。优化共青团工作保障机制。高度重视共青团队伍建设,打造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团干部队伍,全校范围遴选教师挂职副书记、学生兼职副书记。推荐11名团干部参加国家级、省级共青团干部培训班。面向团干部开展“繁星计划”,共确定立项课题十余项,为团干部提供了理论研究平台和资金支持;推进公共艺术教育中心人才队伍建设,在现有4名教师基础上,到2025年增加到8名,保持外聘专业教师规模在10人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