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浙财要闻

首页 > 浙财要闻 > 正文

本网讯 5月10日—11日,由我校管理学院和数字创新与管理战略性学科团队、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联合举办的“新质⽣产⼒与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研讨会在学校下沙校区举行。校长、党委副书记魏江,中央财经大学副校长陈斌开,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副校长周青,以及来自中央财经大学、《管理世界》编辑部、中国科学院大学、复旦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科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财经大学等单位近40位专家学者参加研讨会。

魏江在致辞中介绍了学校发展历程及近年来学科建设情况,并表示本次会议旨在通过交流获得新洞察,注重经济学和管理学思维碰撞和交叉融合,倡导以批判与深入讨论的方式审视科学问题。

陈斌开在致辞中指出经济学和管理学等各学科虽然都在研究中国的创新管理与政策问题,但还需要深入融合和共享。希望本次会议以深入的学术交流碰撞出思想“火花”。

在专家报告环节,与会专家从经济学、管理学视角,围绕 “新质生产力与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相关议题展开深入研讨。报告会分别由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郭冬梅、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研究员刘洋主持。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周青教授深入探究新质生产力的时空演化与省域传递机制,解析新质生产力评价的三个维度,分析了新质生产力的时序分布和空间演进特征,提出新质生产力的传递路径。复旦大学刘志阔教授聚焦全球产业链重构、产业政策与创新效能关键问题,分析贸易战的短期和长期影响,提出中国企业全球化布局和产业政策优化思路,从制造业和服务业全球化发展方面提出创新效能提升的对策建议。浙江大学潘士远教授考察美国出口管制对中国企业创新的影响及机制,指出出口管制对创新质量产生影响,识别出知识流动和供应链网络溢出效应两大机制。

《管理世界》编辑部编辑赵玮强调新质生产力与政策有机协同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作用,认为新质生产力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存在时间阈值效应。中科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郭京京从发展态势、政策举措、现状与问题和政策取向四个方面,阐述了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与政策。北京理工大学研究员尹西明介绍了场景的政策和实践背景,围绕如何加速数智赋能新质生产力提出场景驱动创新的新范式与新路径。中央财经大学助理教授翟颖佳关注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发现留抵退税有显著的创新激励效应但其影响存在异质性,进而提出政策优化建议。

中国科学院大学柳卸林教授介绍了知识组合、创新体系结构与效能提升的新思考,指出创新在于不同知识的新组合,对创新体系进行了解构,从企业家、大企业、中小企业和高校院所等方面提出创新效能提升建议。浙江财经大学魏江教授聚焦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关键问题,从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导向效能、增强企业自主创新和产业追赶的市场导向效能、数字基础设施的基础支撑效能三个方面提出建议。中央财经大学陈斌开教授围绕创新过程中政府和市场的作用如何有效发挥,探讨了创新外溢与研发资源配置之间的关系,提出提高创新政策效果的对策建议。

北京师范大学焦豪教授分析了人工智能时代的智能体作用,认为企业需要从战略决策方式、组织形式、人力资源管理、运营管理等多个方面迎接人工智能的机遇与挑战。中央财经大学尹振东教授以“数据收集、个性化定价与企业创新”为研究主题,阐述了数据收集方式和成本等关键概念,探讨了个性化定价与企业创新的关系,提出监管政策选择建议。浙江大学中国科教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吴伟围绕创新生态构建、央地治理协同、创新要素流动、政府与市场边界四个关键问题,指出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协同效应的突出瓶颈和破题思路。

研讨会上,魏江教授作总结发言,他强调数字时代的创新发展问题解决是一场跨学科的协同攻坚战,需要深度融合多学科的前沿理论与知识,形成新的研究范式,期盼围绕此次会议中的新质生产力内涵、贸易战下的知识流动、中国企业全球化、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创新生态系统、人工智能和数据要素对企业影响的核心本质等关键问题,在未来研究和研讨会中持续深入讨论。

(编辑:车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