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5月18日,浙江省第十九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在浙江中医药大学落下帷幕。经过激烈角逐,学校共斩获主体赛金奖5项、银奖8项、铜奖7项,红色专项赛金奖2项、银奖4项、铜奖1项,学校荣获优秀组织奖,并首次捧得“优胜杯”,实现“挑战杯”竞赛的历史性突破。校党委副书记徐晓东专程前往决赛现场慰问参赛师生。



本次竞赛由共青团浙江省委、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浙江省学生联合会主办,浙江中医药大学承办。据悉,竞赛启动以来,全省共有105所高校35万师生参与,遴选推荐2057件作品参加省级复赛。经过层层选拔,共有71所高校的412件作品入围省级决赛。
学校高度重视“挑战杯”竞赛,紧紧围绕“新财经战略”,实施“大学生学科竞赛大奖攀登计划”,出台《“挑战杯”竞赛行动计划(2024—2027年)》,通过构建“四机制”形成高效协同融合的联动体系、紧扣“四阶段”构建契合成长特点的实训体系、聚焦“四要素”筑牢“新财经”特色的冲金支点,进一步夯实“挑战杯”竞赛从赛事组织到项目培育的全链条。在备赛阶段,校团委通过组织多场专题讲座、竞赛沙龙、专项辅导、模拟答辩、语言能力提升等,全方位强化团队的综合竞争力。各学院积极组建团队参赛,校赛共收到248项作品,经过院级初赛、校级复赛和决赛,最终推荐14个学院的33件作品参加省赛。
获奖名单如下(同奖项间排名不分先后)

金奖团队简介(排名不分先后)

项目名称:云端到田野,解码共生路:“千万工程”如何推进山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基于浙江山区26县的调查研究
所属学院:公共管理学院
团队负责人:王慧
团队成员:冯竞略、刘庄田、庆绍亮、巩笑微、冯佳薇、周奕琳、周温霆、陈高佐、洪尉航
指导教师:吴绍华、曾灿英、闫密

项目名称:粮食与生态“双安全”协同视角下“多田套合”的调研与优化策略研究——以浙江省四大典型地貌区为例
所属学院:公共管理学院
团队负责人:陈思竹
团队成员:高杨洁、何春榕、田尧、揭辉鹏
指导教师:李武艳、唐兰萍、徐保根

项目名称:“输血”到“造血”:消费帮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模式创新与实践——基于浙江杭州精准帮扶63区县的实证研究
所属学院:管理学院
团队负责人:龚霄晗
团队成员:邹睿康、池方萌、沈恬羽、赵蓝沁、林馥涵、陶昕彤、宋艺璇、蔡晨含、马邦宇
指导教师:李晓超、李桢、林与川

项目名称:端好中国饭碗:耕地下山、果林上山的浙江实践与经验——基于浙江省9个地级市1629村田野调查数据的分析
所属学院:管理学院
团队负责人:章可乐
团队成员:金诗嘉、王锦萱、沈元怡、鲍钰婕、田梓暄、张皓、陈奕彤、刘雨晨、熊美婷
指导教师:耿槟、李桢、陈蓓蓓

项目名称:“舌尖上的幸福”:老年助餐服务的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基于浙江省11市102个助餐点的调查研究
所属学院:法学院
团队负责人:夏一可
团队成员:邹新月、金佳卉、苏佳、刘佳宁、郑旖蕾、蒋弋喆、马莉娅、王朝阳、陈唐泽齐
指导教师:刘芳、谢寒、陈建胜

项目名称:“两山”的回响,跨越20年的“浙”里青年答卷——基于浙江11地市参与乡村振兴的1024名青年的调研
所属学院:管理学院
团队负责人:武佳溶
团队成员:张炜烨、周泽军、宫柏涵、刘佳乐、柴思敏、金鸿彤、潘奕初、黄佳慧、邵婧灵
指导教师:沈晓云、钱婕、李桢

项目名称:烽火薪传:抗美援朝口述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的实践路径——基于百名抗美援朝老兵的口述史调研
所属学院:外国语学院
团队负责人:陈国香
团队成员:卢帅文、刘炜慧、赵微微、李雨欣、莫长凤、郑靖文、方轩怡、王含翊、朱莹
指导教师:郭春娟、张莲
(编辑:车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