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浙财要闻

首页 > 浙财要闻 > 正文

本网讯 6月8日至6月25日,国际学院暑期学校和汉语桥项目顺利举行,副校长郑亚莉出席开营典礼仪式并致辞。来自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管理大学的31名师生通过专题课程和实地调研等方式,全方位学习中国经济发展经验,沉浸式体验中华文化,探讨中哈友好合作新机遇。

郑亚莉在致辞中代表学校向此次暑期学校和汉语桥的成员表示热烈欢迎。她指出,本次项目以“中国经济发展与文化体验”为主题,精心设计了“理论+实践”“传统+现代”的特色课程体系,通过专题讲座、企业参访、文化体验等多元形式,为学员们提供全方位了解中国的机会。希望学员们能够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深入体验中国文化,感受中国发展,成为促进中哈友好交流的桥梁和纽带。

据悉,暑期学校课程设置紧扣中国数字经济、跨境电商等前沿领域,开设大模型与管理决策、中国数字经济政策与实践等理论课程,结合“跨境电商模拟实践”,帮助学员深入理解中国经济的创新动力。学员们还走进中国茶叶博物馆、中国丝绸博物馆,感受中国千年文化底蕴。此外,学校还组织“中哈友好合作”主题座谈会,邀请国内学生代表与哈萨克斯坦学子围绕经贸往来、文化交流、青年互动等议题开展讨论。

“汉语桥”项目采用“语言浸润+产业认知”模式,在汉语课程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策划系列文化实践活动。学员们不仅系统学习了汉语基础课程,顺利通过HSK1级考试,还亲身体验汉服穿戴、剪纸艺术等中国传统文化活动。学习过程中,学员们实地探访海宁周王庙蚕桑丝织,了解中国特色乡村产业发展;参访海康威视、小派科技等企业,见证传统产业转型与科技创新的“中国速度”。在徐志摩故居的诗意氛围与杭州未来科技城的蓬勃活力中,学员们深刻体会到中国“软实力”与“硬科技”的协同发展。

本次暑期学校和汉语桥的成功举办,为我校与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管理大学的深入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下一步,双方将继续拓展交流维度,创新合作模式,在人才培养、学术研究等领域携手共进,为促进中哈人文交流与教育合作注入新动力。

(编辑:车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