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浙财要闻

首页 > 浙财要闻 > 正文

本网讯 8月4日,学校召开文华创新学院2025级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会。校党委书记、校长魏江出席会议并讲话,教务处、数字办、文华学院、财税学院、会计学院、金融学院、经济学院、法学院、数科学院负责人、相关项目主任参加会议。会议由校党委委员、副校长董进才主持。

魏江表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事关学校发展大局,要统一认识、从问题出发,群策群力、理清问题、破解机制,建设好对学生负责的人才培养模式。要坚定不移推进新文科人才培养体系改革,围绕国家重点战略,立足学生培养定位,坚定信心,推动改革落地。我们要以更大的决心、更高的站位、更远的眼光来推动立德树人,明确教学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要提高站位,勇于担当,坚定改革必胜信念,持之以恒,对各项难题敢于动真格,挺起脊梁加油干,让学校成为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改革的先锋。

魏江强调,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处理好“四个关系”。一是处理好主体与主导的关系。改革的主体是学院,改革的主导是学校,学院承担主体责任,学校承担领导责任。二是处理好文华学院与其他二级学院的关系。文华学院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验田的定位不能动摇,改革时优先权、名额等向文华倾斜。文华是改革的先锋和实验田,其他二级学院是改革协同者,部分学院也是改革的试验者,共同推动改革实施。三是处理好专业与方向的关系。未来,学校“专业总量只减少不增加”,项目(方向)增加的同时要突出特色,注重与学院专业改革的联动性,近期重点进行项目(方向)改革。四是处理好短期与长期的关系。文华学院改革是短期试点项目,学校改革是长期持久项目,通过设置板块带动课程改革,构建课程、思政、实践等平台,建设好“两支队伍”,发挥好项目主任作用。

魏江强调,文华创新学院2025级人才培养方案要进一步明确12个方向培养目标,立足“学科交叉高水平研究型人才”使命,以高质量升学为目标,以研究型人才为导向,培养学科交叉的高水平研究型人才。要加强交叉融合和AI应用,将大数据模型服务于人才培养,理清课程结构和K+MAQ关系。相关职能部门和相关学院要按照新文科人才培养要求进行研究、总结,梳理先进经验做法,在更大范围、更多学院推广实施,真正推动人才培养改革落实生花。

董进才指出,文华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做好结构预测,开展通盘考虑,制定各个专业分流前后方案。要解决好“2+2”模式学生管理问题,相关学院要协调对接。要在政策倾斜的同时做好指标优势和竞争优势分析,保障好人才培养质量。要协调好实践课程和课程实践内容,增加实践实训课程。

文华创新学院负责人、相关项目主任、数字办负责人分别对2025级人才培养方案总体改革思路、项目方向、学科垂类模型做了汇报,与会人员进行了充分讨论。

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是一项很难看到成效的长期工作,也是高校最重要工作。本次会议统一了认识,为新财经新培养体系重构改革的推进打下了基础。

(编辑:车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