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浙财要闻

首页 > 浙财要闻 > 正文

本网讯 9月17日,“城市更新:实践探索与未来展望”研讨会在浙江财经大学北京研究中心成功举办。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原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秦虹,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长聘教授、清华大学中国城市研究院院长边兰春,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党委书记、教授蒋震,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彦平出席会议,副校长郑亚莉教授为研讨会致辞。会议由北京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童光辉教授、浙财监管智库常务副院长金通教授主持。

郑亚莉在开幕致辞中指出,浙江财经大学北京研究中心的成立是学校落实“新财经战略”的重要基点,本次研讨会聚焦“城市更新”这一国家重大战略部署,此次研讨会是中心揭牌后北京研究中心与校内单位合作举办的首次小型专题学术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她强调,城市更新已成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是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现实路径,与会专家都是领域内知名专家学者,研讨会必然能够碰撞出思想火花,为国家推进“城市更新”战略提供理论支持与决策参考。

秦虹研究员以《贯彻“人民城市”理念,构建“多元共治”新体系》为题,指出当前城市更新实践中涌现出了诸多成功实践,但也存在失败案例,关键在于城市更新的思维模式是否发生转变。她提出,城市更新应像“重装电脑系统”,而非简单“更换硬件”,必须构建政策、金融、运营三位一体的新支持体系。她强调,城市更新应推动政府、企业、居民、专业力量“四力协同”,实现从“单一主体”到“多元共治”的转变。

边兰春教授以《城市发展转型与城市更新特征》为题,他从城市化进程、全球视野与本土实践等角度,分析了城市更新作为中国式现代化重要路径的意义。他指出,城市更新应从“物质焕新”走向“内涵提升”,以产品视角注重全生命周期管理,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在剖析北京海淀区等国内外城市更新案例后强调,城市更新应通过更新实现产业升级与空间重构。

蒋震教授从财政政策视角出发作题为《关于积极财政政策支持城市更新高质量发展的初步思考》的主旨报告,提出了“空间财政政策”新理念。他指出,当前财政资源存在严重空间错配。他强调城市更新必须从“物”回到“人”,建立与人口流动、主体功能区相适应的财政资源配置体系,通过数据监测和动态调控,支持城市更新中的差异化投融资需求。他还指出,数字经济将改变服务业价值创造方式,进而影响城市形态和空间布局。

刘彦平研究员在题为《对我国城市更新的若干思考:特征、意义及未来展望》的报告中提出,城市更新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应注重“管、融、联、促、享”五字策略,即完善顶层设计与治理网络、推动功能与文化融合、构建多元联动生态体系、加强人才与能力建设、实现人民共建共享。他强调,城市更新应成为城市品牌塑造的重要途径,助力实现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与高效能治理。

在交流讨论环节,与会专家围绕城市更新中的具体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议题包括老龄化背景下适老化更新与物业管理的矛盾、财政资源空间错配与转移支付制度改革、城市更新项目中政府与市场角色的平衡、数字化技术对城市空间与服务模式的影响等。专家一致认为,城市更新是一项系统工程,需打破条块分割,强化跨部门、跨领域协作,建立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实施机制。

郑亚莉在总结中表示,本次研讨会形式新颖、内容丰富,专家们从多学科、多维度分享了城市更新的前沿思考与实践经验,为政策制定与学术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她指出,城市更新不仅要注重“面子”更新,更要重视“里子”建设,真正提升人民生活品质。她希望以此次会议为起点,持续深化与各位专家的合作,并热情邀请各位专家到浙江财经大学指导交流。

本次研讨会由浙江财经大学北京研究中心与浙江省新型重点专业智库“浙江财经大学中国政府监管与公共政策研究院”联合主办,是崇实推进北京研究中心建设的一次有益探索。后续北京研究中心和浙财监管智库将通力合作,共同梳理和总结研讨成果,将思想火花转化为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和政策建议,为城市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编辑:车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