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9月20—21日,“耕地空间布局优化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在学校下沙校区举行。校党委委员、副校长何贤杰,《中国土地科学》执行主编王庆日、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吴次芳、自然资源部土地工程技术创新中心研究员郧文聚,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南京大学黄贤金等领导和专家出席了研讨会。来自浙江大学、南京大学、河海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江西农业大学、宁波大学、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自然资源部国土整治中心、中国自然资源经济研究院、浙江省国土整治中心等国内高校与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公共管理学院师生共80余人参加了本次学术研讨会。开幕式由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林亚芳主持。

何贤杰代表学校致开幕辞,向出席研讨会的专家学者表示了诚挚的谢意。他回顾了学校近年来获得的丰硕成果,肯定了公共管理学院围绕土地资源管理学科建设取得的成绩。他希望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不断提升政产学研合作能力和社会服务创新能力,为全国耕地保护制度转型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王庆日研究员在开幕致辞中,对参与本次会议的专家学者表达了感谢和敬意。他表示,这一会议的召开恰逢其时,不仅有助于政策的深入探讨和创新实施,也将为基层工作提供切实可行的路径,进一步促进我国耕地保护制度向更高效、更科学的方向转型升级。

浙江大学吴次芳教授、自然资源部土地工程技术创新中心郧文聚研究员、南京大学黄贤金教授、华南农业大学孔祥斌教授、江西农业大学陈美球教授、华中农业大学柯新利教授、浙江大学吴宇哲教授、浙大城市学院鲍海君教授、南京农业大学郭杰教授、河海大学陈浮教授等,分别做了题为“从‘传统疾病治疗’到‘土地食养疗愈’:医学3.0导向的耕地空间治理范式转型”“园冶:新时代土地整理思考”“面向2035的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构建大食物协同的耕地治理体系”“农用地错配治理:需求、困境与对策”“新时期耕地布局优化的几点思考”“耕地保护数量刚性背景下的生态挑战与战略响应”“从财政主导到气候响应:农牧交错带耕地韧性的时空演变与驱动机制——以内蒙古为例”“基于系统保护的耕地布局优化研究”“中国不稳定耕地的形成机制、空间特征及治理策略”的主旨演讲。

本次会议以“耕地空间布局优化的理论与实践”为主题,设置了四场大会主旨报告。与会的国内外专家学者,围绕这一主题展开深入探讨,分享了在耕地保护和空间布局优化方面的前沿学术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会议旨在推动耕地保护制度的完善与发展,为未来政策制定提供有力支持。

本次会议是公共管理学院建院10周年系列学术活动之一,由公共管理学院和《中国土地科学》编辑部联合主办,浙江财经大学地方政府与城乡治理研究院、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地政研究中心、浙江省国土空间规划学会农业空间规划实施委员会共同协办。研讨会的举办,加深了国内学者在耕地保护领域的相互交流,激发了对耕地研究问题的思考,为后续学术研究及进一步合作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编辑:车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