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浙财要闻

首页 > 浙财要闻 > 正文

【开栏的话】风正好扬帆,奋进正当时。进一步推进教风、学风、作风(“三风”)建设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推动“五育”并举,巩固和提升“浙财金生”培养质效的关键举措。为宣传学校在进一步推进“三风”建设中的做法和成效,特开设专栏,讲认识、谈举措、展成效。

当假期的“松弛感”遇上学业的“新挑战”如何快速切换“学习模式”?当手机“碎片化干扰”撞上深度学习的“高需求”怎样让学子重获专注的力量?面对这两大校园“痛点”学校以“21天学习打卡”与“14天无手机自习”为扎实推进学风精准破题从制度约束到文化浸润从个体自律到集体共进让自主学习成为校园新风尚。

21天打卡:把“开学预习课”搬进假期,让自主学习“落地生根”

“没想到一开学就迎来考试。”近日,浙江财经大学数据科学学院412名新生迎来一场特殊的“开学测试”——这正是学院“21天学习打卡计划”的成果检验。为针对学院新生高考后“松懈真空期”,数科学院创新性推出的“假期自学+开学考试”21天打卡计划,用开学测试这根“硬杠杆”,撬动假期自主学习的“软任务”。为了让假期自学不流于形式,学院构建起“精品资源+在线答疑+云监督”三维保障体系:专业教师精挑细选适配新生的精品网课,确保学习内容“精准对口”;班导实时在线答疑,为学子扫清知识障碍;云监督平台实时记录打卡进度,让学习过程“看得见、可追溯”。

学校以创新举措夯实“三风”建设根基,而学子们则用踊跃参与和自觉行动,为优良学风注入了生动的文化灵魂。学生们积极学习、相互监督,QQ群秒变“学习朋友圈”。同学们在群内分享学习资料、交流解题思路,昔日用于社交聊天的平台,如今成了共同进步的“学习阵地”。这种变化,不仅是学习形式的创新,更是学生学习观念的深度转变。正如2025级新生吴骏昊所言,“大学的学习不是被安排,而是要自己主动规划。在这里,我找到了学习的主动权。”

这场覆盖412名新生的学习打卡计划成效显著,同学们累计提交7670份学习笔记、完成7670次打卡,其中25应统2班以94.13%的打卡率,人均19.77次打卡的亮眼成绩领跑,用实实在在的数字让“学风”二字有了更具体的模样。被学生们称作“学风建设最燃仪式”的活动,绝非简单的数字堆砌,而是学风建设制度创新的生动缩影。

14天专注:无手机自习“断舍离”让沉浸式学习“蔚然成风”

“‘舍’掉无效信息干扰,‘离’开碎片化分心,让‘被迫不碰手机’变成‘主动想专注’。”这是财税学院发起“14 天无手机自习挑战”的核心初衷,也是学校“无手机课堂”向自习场景的延伸拓展。

近170人次参与自习挑战,严格恪守“无手机、无饮食、无喧哗”的“三无”准则。这种沉浸式学习体验不仅让学习效率显著提升,更让自律品质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而活动成效,更用“数据 + 反馈”给出了有力证明:准备初级会计考试的学生,真题正确率提升15%;备考微积分的学子,完成试卷时间从2小时缩短至1.2小时;学生反馈“以前刷短视频一小时就过去,现在放下手机,能快速进入学习状态”;甚至有宿舍形成“约自习”的氛围,整体学风愈发浓厚。

“这14天像一个‘习惯孵化器’,刚开始是‘被动遵守’,但体验到‘效率红利’后,就成了‘主动坚持’。”参与活动的卓文君同学分享道,如今每天到了固定时间,身体和大脑会自动切换到 “深度学习模式”,主动将手机隔绝在外——自律,已悄然成为一种本能。

从“制度约束”到“自主成长”:绘就“三风”建设新图景

“制度是‘护栏’,不是‘代驾’。”学生负责人华诺茜的比喻生动贴切,“我们用考试守住学习底线,用师生互助搭建成长阶梯,用集体荣誉点燃内驱力,把‘要我学’设计成‘我要学’的闯关游戏,让制度悄悄‘隐身’,让自主成为常态。”

从数据科学学院假期里的“21天坚持”,到财税学院校园中的“14天专注”,学校的“三风”建设实践,始终围绕激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这里,学子们不再是“三风”建设的“旁观者”,而是实实在在的“参与者”与“推动者”,他们提前探索专业知识,暂别数字纷扰沉淀自我,用行动诠释着对知识的敬畏、对成长的追求。

(记者:车鹏、陈海静、占芷宁 编辑:车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