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浙财要闻

首页 > 浙财要闻 > 正文

本网讯 自学校“使命文化年”建设启动以来,文华创新学院紧扣学校发展全局,坚持以使命文化铸魂、以笃行实践赋能、以人才培养筑基。自5月起,学院立体化推进“使命文化”大讨论,自上而下、逐步深入,通过多轮研讨凝聚发展共识,系统构建了从思想引领到实践转化,从顶层设计到成效初显的使命文化建设新格局。

以思引航,在使命定位中筑牢育人根基

学院立足高位谋划,将使命文化大讨论作为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战略支点。5月8日,学院在党群服务中心开展首轮“使命文化”大讨论专题会议,率先在学院层面掀起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热潮。会议召集全体教职员工,围绕“强国建设,浙财何为;一流财大,师生何为”的核心命题,立足“两个大局”,胸怀“国之大者”,系统梳理学校历史脉络、发展现状与时代机遇,深入探讨浙江财经大学的使命、愿景、价值观,并深度挖掘“进德修业,与时偕行”校训等的新时代内涵,凝练形成“崇实励新、追求卓越”的文华品格,认为必须将“崇实”的文化基因与“K+MAQ”的人才培养目标深度融入学院工作的各个环节,以党建引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将精神认同转化为推动新财经战略落地的强大内驱力。

首轮讨论后,学院构建了从学院党委到党支部、教工到学生的多层次联动机制,学院领导点对点走进联系班级,先后在学院师生层面开展“使命文化”大讨论5次,使命文化建设下学风主题大讨论班会8次,分组研讨2次。统一思想认识,厘清行动方向,为谱写使命文化建设的“文华篇章”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以行践知,在多元载体中深化使命认同

在此思想共识基础上,学院将文化软实力转化为育人硬标准,推动使命文化从理念认知走向生动实践,构建起多维立体的践行体系。为了更好地践行人才培养使命,6-8月学院协同相关部门、学科性学院先后召开2025级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会4次。8月4日,校党委书记、校长魏江,校党委委员、副校长董进才亲临指导,明确学院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验田的定位,强调学院要立足“学科交叉高水平研究型人才”使命,落实“一生一方案”培养体系,从顶层设计上确保使命文化与育人实践深度融合,从源头上筑牢使命引领的育人根基。

学院将使命文化融入课程建设、学术拓展与管理服务中。7-8月,组织学生赴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感受顶尖社科殿堂的学术积淀,组织学生远赴剑桥大学体验世界一流学府的创新氛围,组织学生走进杭州市人民政协感悟崇实创新的制度力量,并配套开设《数据法学导论》《数字金融》等前沿荣誉课程,引导学生在跨越中西的学术探索中,主动思考“何为使命、何以担当”,实现使命文化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以效显志,在工作实干中彰显使命担当

使命引领方向,实干成就卓越。学院将使命文化建设深度融入招生工作,将吸纳优质生源作为践行“崇实励新、追求卓越”文华精神的重要抓手。在校领导的高度重视、靠前指挥下,在职能部门的关心和学科性学院的支持下,学院2025年招生工作实现历史性突破,文华创新学院生源全线跻身全省前6%:三大拔尖强基专业——会计学(数智会计拔尖班)、法学(数智法学拔尖班)、金融学(智能金融强基班)全部跻身全省前2.5万位次,投档位次较2024年实现大幅提升。

学院持续努力将使命担当转化为育人实效,通过创新“一花一世界、一生一方案”个性化培养体系,深化“K+MAQ”培养模式,以“未来导向、项目团队、数字赋能、学生选择”为特色,与会计学院、法学院、金融学院、财税学院、经济学院、数科学院联手精心打造12个“项目课程包”,构建了独具特色的拔尖人才培养新模式,赢得了考生、家长及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学院创新举措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招生宣传,向社会充分展示了学院的办学特色和育人成果,让浙财精神、文华精神深入人心。

使命如磐,笃行致远。文华创新学院将持续深化使命驱动的发展范式,为学校建设特色鲜明的一流财经大学、谱写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崭新篇章贡献文华力量。

(通讯员:周衍彤 编辑:车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