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浙财要闻

首页 > 浙财要闻 > 正文

本网讯 10月16日至17日,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原副秘书长周燕带领的专家组一行在学校开展为期两天的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认证现场审查工作,涵盖实地考察、深度访谈、随堂听课、查阅档案等关键环节,为学校来华留学教育工作进行全面“把脉问诊”。

10月16日上午,专家组一行开启实地考察环节。按照“特色鲜明、重点突出”的原则,先后走访管理学院、图书馆、立潮楼餐厅、留学生公寓及创业学院五大核心点位,通过实地察看、现场交流等方式,全面了解学校来华留学教育的软硬件设施建设、特色培养模式及管理服务保障等情况,对学校结合财经学科优势与区域特色开展来华留学工作的实践成果有了直观认识。

10月16日下午至17日上午,专家组同步推进深度访谈、档案查阅与随堂听课工作。与校领导、相关部门负责人、培养学院负责人、留学生管理岗位人员、授课教师代表及留学生代表开展访谈座谈,围绕课程设置、师资建设、学生管理、培养方案等关键议题深入交流;走进《语义学》《中级汉语》《金融学》等课堂随堂听课,直观了解留学生课程教学及中外学生同堂授课实际情况;集中查阅来华留学教育相关支撑材料与台账,细致核验学校来华留学教育教学的实际成效与规范化管理水平。

10月17日下午,来华留学教育质量认证现场审查反馈会在学术中心二楼多功能厅举行,专家组全体成员,校党委书记、校长魏江,副校长郑亚莉,副校长李占荣,校党委副书记徐晓东,校党委委员、组织部部长、东方学院党委书记申屠莉等出席会议,各二级学院、职能部门负责人共同参会,会议由郑亚莉主持。

专家组组长、东北财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原院长张健代表专家组反馈初步审查意见,总体来看,学校围绕 “一带一路” 倡议、地方经济需求及国际化办学目标,依托优势学科推动来华留学教育规模化、结构化发展,正从规模发展、结构优化向质量提升、内涵建设有序推进,其中具有四大优势特色——治理架构完善,形成“全校一盘棋” 格局;聚焦优势专业,构建产教融合创业机制;教学督导扎实,完成“督导-反馈-改进” 多元闭环;文化深度融入,凸显财经特色的国际教育品牌。但仍需从三方面补齐短板:一是深化趋同化管理体制机制,提升各部门在教学运行、服务保障中的协同效能;二是提升自主招生能力,建立优质生源基地,扩大探索短期项目等非学历生教育模式;三是推进课程体系建设,以 “财经专业 + 数字科技 + 语言文化” 为核心深化融合,夯实内涵建设基础。

专家组成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学院院长刘金兰,专家组成员、山东财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原院长刘增美,专家组成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国际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李雄涛也从优化课程体系、规范培养方案、拓宽生源与经费渠道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强、实操性足、契合学校特色与发展需求的改进建议,为学校来华留学教育提质升级提供了清晰路径。

魏江代表学校作表态发言,感谢专家组的辛勤付出和精准指导,强调完全赞同、诚恳接受反馈意见,并提出三点整改思路。一是坚持问题导向,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作风,对照意见反馈制定整改方案,形成“以评促改、以改促建”的管理闭环;二是树立质量思维,依托浙江人工智能技术优势,将留学生培养与学科建设深度融合,打造服务国家战略的国际化财经人才培养体系。三是落实创新战略,加大智库型人才引进力度,坚持“趋同化+差异化”创新培养模式,计划到 2030 年基本形成完善的来华留学生培养生态系统。

本次来华留学教育质量认证现场审查工作不仅是对学校来华留学教育工作的全面检验,更为未来发展指明清晰路径。学校将以此次认证为新起点,砥砺奋进、精益求精,推动来华留学教育工作迈向更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为培养知华友华的国际化财经人才、服务国家战略与区域发展贡献 “浙财力量”。

通讯员:任灵洁 编辑:车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