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浙财要闻

首页 > 浙财要闻 > 正文

本网讯 公共管理学院积极响应学校“使命文化年”活动部署,聚焦“时代使命与学科担当”核心命题,在全院范围内深入开展多维度、多层次的“使命文化”大讨论。学院结合“十五五”规划制定,系统总结十年办学经验,组织师生围绕使命愿景、学科方向、育人路径等进行多轮研讨,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方向,深化了师生对学校使命愿景和浙财精神内涵的理解,也为学院“十五五”发展规划的制定提供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行动共识。

深研细讨:凝练新时代公管学科使命内涵

学院精心组织系列研讨活动,构建了“班子领航、系部深耕、师生共振、校友协同”的机制。领导班子率先开展专题学习,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公管使命”“浙财精神与公管学科特色化发展”等议题深入研讨,班子每位成员结合分工在全院教职工大会上汇报工作理念和思路;各系部分别组织召开“使命愿景与学科方向”“数字时代公共治理人才培养”等专题讨论会,将“使命文化”融入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学生党支部、团支部通过“新时代公管人的责任担当”主题班会、辩论赛等形式,激发青年学子的使命意识;校友代表在“公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座谈会上,围绕公管学科如何服务地方治理、赋能政府决策建言献策,为学院发展献计献策。

凝聚共识:擘画“十五五”发展蓝图

在讨论中,师生一致认为,新时代公共管理学科必须紧扣时代脉搏,立足国家治理现代化与区域发展战略,聚焦学科特色方向重点领域,凝练长三角治理经验,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数字化素养和治理能力的“K+MAQ型公管金生”,努力打造公共管理自主知识体系创新高地与地方政府治理创新策源地。


基于“使命文化”大讨论形成的共识,学院在“十五五”规划中系统构建了以“新党建体系、新培养体系、新学科体系、新生态体系”为核心的发展框架。新党建体系突出“党建引领、专业支撑”,打造具有公管学科特色的党建品牌;新培养体系聚焦“交叉融合、个性发展”,推动“公管+财经”“公管×数智”等培养模式创新;新学科体系着力构建“公共管理学高原”与“城乡规划学新增长点”协同发展的学科生态;新生态体系强调“开放合作、共享共赢”,深化政产学研用融合。

务实推进:将使命共识转化为发展实效

使命文化”大讨论的成果正迅速转化为学院改革发展的具体行动。在学科建设方面,学院启动“人才集聚计划”和“科研攻坚计划”,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育力度,推动科研平台升级,设立“揭榜挂帅”机制攻关重大项目。在人才培养方面,全面推进“本科专业改造提升计划”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计划”,开辟“双千”计划“微专业”新赛道,开展“一生一方案”个性化人才培养改革,探索本硕博贯通培养机制。在社会服务方面,实施“社会服务能力再提升计划”,发扬“四千精神”,深化三个“一对一”合作,布局全省培训基地,提升咨政建言能力。在新一轮的软科排名中,公共管理学科排名提升14位,显示了学科发展的明显突破与强劲动能,是近年来学科建设持续深耕、厚积薄发的集中体现,标志着学院在师资队伍建设、高水平科研成果产出、人才培养质量以及社会服务影响力等方面取得了系统性的提升。

通过这场深入的“使命文化”大讨论,公共管理学院进一步明确了在新时代的坐标与方向,凝聚了奋进力量。全院师生正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清晰的路径,朝着建设“区域前列、国内先进、服务功能凸显、国际化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公共管理学院目标稳步迈进。

(通讯员:陈慧芳 编辑:车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