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风正好扬帆,奋进正当时。进一步推进教风、学风、作风(“三风”)建设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推动“五育”并举,巩固和提升“浙财金生”培养质效的关键举措。为宣传学校在进一步推进“三风”建设中的做法和成效,特开设专栏,讲认识、谈举措、展成效。
“从暑假就进组跟着导师做项目,到现在每周参加程序设计周赛检验学习成果,这种‘边学边赛’的模式让我觉得学习像闯关一样有意思!”谈及入学后的变化,信智学院2025级新生陈祎诺的话里满是雀跃。这一转变,源于学院为大一新生量身打造的学科竞赛常态化培养体系。
暑期进组筑基前置
“学风建设不能等、不能靠,要抢在新生适应期前就搭建好‘成长脚架’。”信智学院党委书记吴翼泽说到。早在今年7月,当大部分新生还在享受暑假时,信智学院“学科启蒙计划”已悄然启动:学院由骨干教师领衔的课题组面向2025级新生发布暑期进组邀约,部分新生成功提前解锁大学生涯的科研第一课。从文献整理到数据处理,从基础算法的学习到简单模型的搭建,大家初尝到了大学知识的“甜头”。“第一次代码报错都不知道怎么改,但导师和学姐耐心带着我一步步调试,那种解决问题的成就感,让我对专业一下子有了更深的兴趣。”提前进入课题组的新生罗祺云坦言。

云端启蒙 学风先行
线上“预热”同样精准有力。8月中旬,计算机ACM竞赛指导老师、人工智能系主任陈琰宏面向全体新生开设线上训练营,围绕“蓝桥杯”、“ACM程序设计大赛”等主流赛事,为新生搭建起编程“启蒙课堂”,并安排高年级竞赛经验丰富的学生在线答疑解惑。很多新生的笔记本上,已密密麻麻记满了课程重点和学长学姐分享的“备赛锦囊”,这种以赛为媒、以赛促学的方式,也让学风建设的种子在新生心中早早扎根。

周赛砺技 赛学相长
新生入学后,信智学院无缝衔接暑期培养成果,将“以赛促学”推向常态化、制度化,形成了学院领导班子精准引领、班主任全程动员、竞赛指导老师实战锤炼、优秀学长榜样示范的强大育人合力。除了学院团委安排的“学科竞赛扫盲会”外,每周四下午的“新生杯”程序设计周赛更是让新生们“甘之如饴”。300余名新生每周准时聚集在实验室,围绕算法设计、程序开发等题目展开“脑力比拼”,在竞技中检验学习成效、暴露知识短板。“周赛题目难度设置循序渐进,确保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能获得针对性训练,为的是让学生在日常实战中提升编程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信智学院程序设计竞赛教练组陈琰宏说。

因材施教 精细培训
信智学院在“精准化”培养方面持续深耕细作。每周二下午开设的算法培训班依据学生现阶段学情分设“基础班”和“提高班”,构建“基础—提高—拔尖”三级递进培养路径。课程深度聚焦周赛高频错题、难点,逐一剖析错误成因、拆解解题思路、梳理知识盲区,让每道“错题”都成为查漏补缺的“活教材”。课程设计上,每节课锚定某一核心知识点纵深掘进,以“分层教学、靶向突破”的巧思,引导学生吃透、打通每个知识堵点。

信智学院牵住学科竞赛这一“牛鼻子”,将“以赛促学”从阶段性活动转向日常化培养,构建起了全周期培养链条,破解新生“专业认知模糊、学习动力不足、实践能力薄弱”等难题,“我们的目的是倒逼新生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把‘学知识’变成‘用知识’,真正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能。”信智学院院长张帅表示,下一步,学院将继续完善竞赛培养体系,将竞赛驱动内化为学生成长动能,推动学科竞赛与课程教学、科研实践深度融合,为培养“K+MAQ”型中流砥柱人才构建全新育人生态。
(通讯员:赵梦瑶 编辑:车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