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浙财要闻

首页 > 浙财要闻 > 正文

本网讯 10月27日,由浙江省贸促会与我校联合主办的第三期“浙里出海”宏观形势报告会在西子湖畔举行。本次报告会以“观全球变局,谋浙里新篇”为主题,旨在深入学习贯彻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助力浙江企业精准把握“十五五”发展新阶段的核心要求,共同谋划高质量发展新蓝图。

知名经济学家、国家统计局原局长邱晓华,浙江省贸促会党组书记、浙江省国际商会会长陈建忠,校党委书记、校长魏江,副校长郑亚莉出席会议。

魏江在致辞中表示,二十届四中全会吹响了“十五五”时期建设现代化国家的号角,报告会的举办是贯彻落实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具体行动。他结合二十届四中全会“十五五”时期战略部署,通过清晰界定高校服务民营经济、助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角色定位等方面,分享了三点体会:一是在政策指引下,浙商需凝聚破局共识。浙江民营企业面对高水平对外开放新要求需打破固有经验,凝聚“从走出去”到“走进去”的共识,共同探索浙商出海新路。二是学校要以学科优势做浙商的智力后盾。浙江财经大学以金融、经济、财税、管理等学科见长,明确“服务浙商、服务民营企业发展”的定位,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应用经济学科牵引、特色学科群协同”新发展格局,通过设立区域国别学等一批战略性学科团队、聚焦“一带一路”与中亚建立研究平台,为企业出海提供人才输送与智库支撑。三是校企需优势互补,共筑开放合力。“我们都是一家人”,浙商出海不是企业“单打独斗”,而要与学校携手发力。学校通过发挥学科优势提供政策研究,企业提供实践案例反哺学术,依托浙江体制机制优势,共同在高质量对外开放中实现企业发展与学校建设的共赢。

陈建忠在致辞中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核心切入点,深入剖析了当前全球经贸环境的深刻变化。他表示,国际经贸规则正呈现保护、切割、重塑乃至革命性的趋势,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日趋复杂严峻。结合省贸促会近期外贸调研,他系统性分析了当前浙江外贸发展面临三大挑战和“三个加速”的积极趋势,并提出了六点前瞻性的应对建议。陈建忠强调,省贸促会、省国际商会将继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持续推进“浙里出海”专项行动,全力做到“企业走到哪里,服务就跟到哪里”。

魏江作题为《浙商出海:时局研判与战略应对》的主题分享。他围绕形势研判、陷阱剖析、创新路径、能力建设四大核心维度深入剖析浙商出海路径与方向,为企业全球化发展提供关键指引。“现在的问题不是我们有多少梦想和期待,而是必须直面企业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他开篇即点破当前国际竞争的核心矛盾:“随着中国科技进步,与世界的互补性越来越弱,替代性越来越强,这就是结构重塑的深层逻辑。”他用一组数据表示传统依赖商业模式的发展路径已不适应,亟待向科技创新驱动转向。

魏江结合多年企业研究经验与浙江本土案例,全面拆解全球化浪潮中民营企业的危与机,提出极具操作性的破局之道。他指出,浙江企业出海面临规制、惯例、认知等三大陷阱。针对挑战,他提出“非对称创新”核心思路,强调不能照搬外国企业模式,需结合中国企业面临的价值观、意识形态差异,用本土化智慧探索路径。魏江表示,浙商全球化需推动企业从国际向全球升级,在思维转变上聚焦全球,同时要从单纯“卖产品”的思维转向“造能力”,推动“浙商基因”向“全球化基因”迭代,让本土化运营成为浙商全球化的重要支撑。

“一艘大船从内河来到大洋,关键是水手。”魏江鼓励浙江民营企业者,在面对全球化新阶段,主动升级发展能力,或借助优质平台“搭船出海”,或改造自身运营体系以适应更广阔的市场,凭借浙江企业的聪明与坚韧,走出独具特色的全球化之路。

邱晓华在以《二十届四中全会背景下中国经济分析与展望》为题的主旨演讲中指出,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改革开放以来第四轮困难期,面临外部冲击、动能转换与宏观政策交织的复杂局面,需求不足与通缩压力仍是主要挑战。他建议,面对美国“对等关税”升级和全球贸易摩擦加剧,浙江企业应加快从“成本导向”向“战略导向”转型,积极拓展新兴市场,推动产业链协同出海,提升本地化运营与合规能力。

互动交流环节中,魏江针对中小企业出海成本担忧、中美关税应对、本地化融入三大问题,给出犀利且务实的回答。他鼓励中小企业要锤炼核心竞争力,发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韧性,做好本地化转型,方能在海外立好足。

全省贸促系统、省贸促会委员单位、省国际商会会员单位、浙财校友会以及浙江财经大学师生代表等近300人出席会议。

近四小时的报告会圆满结束。会议有效提升企业对国际形势与政策方向的认知,并带来一系列可落地的出海策略参考。未来,学校将与浙江省贸易促进机构深化协作,扎实构建智力支持与服务体系,为浙江企业行稳致远、勇立潮头提供坚实支撑。

(记者、编辑:赵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