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浙财要闻

首页 > 浙财要闻 > 正文

本网讯 10月31日至11月3日,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在南京举行。经过激烈角逐,我校管理学院参赛项目《“输血”到“造血”:消费帮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模式探索与实践——基于杭州精准帮扶63区县的实证研究》(指导教师:李晓超、李桢、林与川)获主体赛国家级一等奖,取得“挑战杯”竞赛主体赛历史最好成绩,实现一等奖零的突破。

第十九届“挑战杯”竞赛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中国社科院、中国工程院、全国学联和江苏省人民政府主办,南京大学、共青团江苏省委承办,以“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为主题,共吸引全国2700多所高校、300多万名学生的40余万件作品参赛,共产生主体赛特等奖96个、一等奖187个、二等奖369个、三等奖993个。

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挑战杯”竞赛,校领导多次专程看望慰问参赛师生,各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深度协同联动,不断夯实“挑战杯”竞赛从赛事组织到项目培育的全链条。在今年5月结束的浙江省第十九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中,我校共斩获主体赛金奖5项、银奖8项、铜奖7项,学校荣获优秀组织奖,并首次捧得“优胜杯”。

本次“挑战杯”竞赛主体赛成绩的突破,既是我校深入推进“新财经战略”育人理念的重要成果,更是“新培养体系”特色实践的生动印证。下一步,学校将持续落实“大学生学科竞赛大奖攀登计划”,深入优化具有浙财特色的竞赛体系,为中国式现代化培养更多具有“K+MAQ”特质的中流砥柱型人才。


获奖项目介绍:

“输血”到“造血”:消费帮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模式探索与实践——基于杭州精准帮扶63区县的实证研究

所属学院:管理学院

团队负责人:龚霄晗

团队成员:沈恬羽、林馥涵、赵蓝沁、孙熠钊、王锦萱、陶昕彤、池方萌

指导教师:李晓超、李桢、林与川

项目概况:团队以杭州精准帮扶的63个县区为研究对象,形成了涵盖“生产-流通-消费”三端主体有效问卷和访谈数据的资料库;通过系统剖析杭州市消费帮扶的发展历程与模式演进,构建了复合型指标体系并提炼出四类典型的消费帮扶模式;团队在进一步揭示四类模式的运行逻辑与组织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了杭州消费帮扶的推广路径,为全国消费帮扶工作实现由“输血”到“造血”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理论支持与实践范式。

(通讯员:陈晨乐 编辑:车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