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浙财要闻

首页 > 浙财要闻 > 正文

本网讯 自学校“使命文化年”建设启动以来,外国语学院积极响应学校号召,将“使命文化”大讨论作为一次深刻的组织文化内省与发展战略再聚焦,围绕“强国建设,浙财何为;一流财大,外语何为”这一核心主题,从党建引融深化、专业建设与学科交叉融通、专业内涵与思政教育融合、人才培养与创新实践呼应、外语教育与国家战略契合等方面入手,深入探讨和谋划外语学科创新发展的改革思路和实践路径,切实以使命文化为基石,引领全院师生凝聚思想共识,强化责任担当。

坚持深学细悟,汇聚奋进合力

学院党委精心组织开展系列研讨活动,构建“上下联动、多维互通、一体共融”机制,通过召开务虚会、党委会、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会、学科专家论证会、全院教职工大会、系部教研活动、支部主题党日、学生班团活动、团学组织交流会等形式,围绕学校的使命愿景、价值观、浙财校训和浙财精神,聚焦事业发展主题,汇聚师生智慧力量,共开展活动50余场次,覆盖师生超1000人。

6月,在学院“使命文化”专题讨论会上,李占荣副校长和学院师生进行深入交流,一致认为要从“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坚守财经报国的精神根基”“提升思政工作精准供给,培育兼具家国情怀与全球胜任力的新财经人才”“弘扬崇实创新精神,将使命文化融入教师角色担当”“面向全球高位,传播好中国故事”等方面切实履行好自身的职责和使命。

9月新生入学伊始,学院召开新生见面会暨新生家长会,向2025级全体新生及家长宣讲浙财使命愿景,全方位展示学校“一生一方案”个性化人才培养改革举措。学院以《勇担新时代外语人新使命》为主题组织“新生入党第一课”,围绕建党百年与中国外语教育、复兴路上外语人的新担当、“新财经战略”引领下的外语学科改革等,为新生描绘了“K+MAQ”型外语人才的成长蓝图。

10月以来,学院分学院、学科、系部、支部、班团五个层面进一步推进大讨论。师生们基于前期研讨成果和初步共识,聚焦学校和学院未来5年、10年、25年的发展愿景,立足价值、能力、生态三驱动,从学科交叉融合构建完整且有生命力的强大育人体系、价值塑造到价值唤醒赋予师生人生选择权、实施教育教学改革支撑“一生一方案”人才培养等角度深入交流,进一步强化了对学校使命愿景的认同。

通过一系列大讨论,学院全体师生深刻认识到,落实学校办学使命,“创新教育生态,育成完全人物”是根本,外语学科应聚焦全球胜任力,将跨文化能力培养融入新财经人才外语教育的全周期,助力培养真正知中国、懂世界的中流砥柱型人才;“建构知识体系,贡献财经智慧”要求外语学科要“跳出外语看外语”,依托校本财经特色,坚守外语人文之本,围绕语言作为知识、数据和价值载体的新定位,推动学科融合、语种复合、数智赋能;“深嵌浙江大地,服务人类福祉”则呼唤浙财外语人扎根中国大地,把握中国立场,主动融入国家战略和浙江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在推动文明互鉴中发挥积极作用。

同时,学院师生结合外语学科特点,对如何弘扬浙财精神做了进一步理解阐释,即“明德笃学”在于以语言为媒介,传递向善向美的价值追求,涵养家国情怀;“抱朴守真”在于在准确传递中国财经智慧、浙江发展故事的过程中,让语言成为打破隔阂、建立信任、链接世界的智慧载体;“崇实创新”在于兼顾语言工具性与人文性,探索打造交叉、融合、协同的外语人才培养新范式;“经世济民”在于助力中国话语体系建设,拓展学科服务全球语言、文化、治理的新疆域。

对标使命愿景,擘画发展蓝图

“使命文化”大讨论使学院全体师生进一步坚定了战略自信,增强了行动自觉,也为学院“十五五”发展规划的制定提供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行动共识。学院以使命文化为引领,认真谋划制定“十五五”规划。对标学校办学使命,把服务国家完善全球治理、锻造兼具家国情怀与跨文化能力复合型人才、坚守文化传承创新、向世界精准解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等纳入学院办学使命,致力于建成综合实力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外国语学院,为高水平财经大学建设提供有力的基础学科支撑,服务开放强国战略和高能级开放强省。

学院围绕践行使命文化,聚焦“五新”体系建设,明确了“十五五”期间的具体发展举措,即坚持党建引融,构建根植价值观底色塑造的党建新体系;坚持交叉融合,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构建“语言×数智”“语言×财经”的创新型学科体系;坚持多维驱动,构建“学科交叉、语种复合、能力融通”的人才培养机制;坚持战略导向,构建全球胜任力培育的育人新生态;坚持平台共建,全面提升学院学术治理与服务效能。

坚持守正创新,书写奋进篇章

在使命引领和战略驱动下,学院事业展现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并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效。

学院党委深化党建引融。实施“1+2+X”党建领航赋能中心工作。积极开展党的创新理论研究阐释运用,建设完成《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四卷本英汉平行语料库、财经话语英汉语料库,全面推进《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种“三进”工作。红色文化育人项目获立项教育部和浙江省思政工作精品项目,成功获批学校首个省级辅导员名师工作室,1名教师获“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学院强化有组织科研。聚焦语料库与跨学科研究,组建学术创新团队,培育高层次科研成果。2025年,学院获省哲社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立项数列省属高校外语学科第一。

学院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系统性重塑。落实“一生一方案”个性化培养理念,优化2025级人才培养方案。推进校级产业学院建设,通过语言能力提升、跨境电商实务、浙商文化传播等特色项目,构建产学研融合育人平台;申报“小语种赋能”系列微专业,开发AI赋能和“浙学与浙商文化国际传播”等特色课程群。1门课程入选第三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学院“一体五维”着力推动学生工作提质增效。招生就业实现双跃升,省内招生人数位居省属高校外语类前列,本科生初次就业率达95.93%,硕士升博率近7%,毕业生满意度和用人单位满意度均位居学校前列。多名学子考取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外交学院、伦敦大学学院等国内外一流大学,英语专八考试通过率远超全国50多个百分点。

学院推动学科资源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深度对接。创新“三维联动”模式,联合政企地资源,打造“阿里国际站AI就业实训基地”“国际人才培养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示范基地”“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推动外语跨学科研究成果与育人实践落地转化,全面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学院积极打造文化育人软环境。加强学院宣传标识系统建设,突出浙财精神和学科使命的彰显。持续开展“携手稳教坛,共筑教育基”教师培训大讲堂、“三业共进”生涯指导工程、“四聚焦”作风专项行动,常态化制度化抓好“三风建设”,全面提振师生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使命催人奋进,实干方显担当。此次“使命文化”大讨论,为外国语学院锚定了发展方位,凝聚了奋进共识。未来,学院将立足“十五五”规划蓝图与“新财经战略”部署,把讨论成果转化为实干动能,以“明德笃学、抱朴守真、崇实创新、经世济民”的浙财精神为引领,以“立足浙江、服务国家、面向全球”为导向,以“根植浙财、跳出外语、发展外语”为突破,奋力书写学院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通讯员:胡恺 编辑:车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