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冬意渐浓,文馨阁内却暖意融融、思潮涌动。11月25日,第十二期“我与校长面对面”活动在行政楼一楼文馨阁举行。校党委书记、校长魏江与来自各学院的12名师生代表围坐一堂,围绕学校使命愿景展开深度交流,共同描绘未来发展蓝图。这是一场关于学校发展初心与未来方向的深度对话。会议由校党委副书记程爽主持。

与会师生代表立足自身视角,聚焦《浙江财经大学使命愿景红皮书(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红皮书》)建言献策,既有对内容完善的建议,也有对具体落地的构想;既有立足当下的思考,也有着眼未来的规划。大家一致认为,《红皮书》不仅是学校办学理念的集中宣示和未来发展的行动号角,更是全体师生共同的价值承诺与行动指南,为学校在新时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教师声音:立足专业视角建言献策

来自各学院的教师代表结合学科特色与一线育人经验,分享了将《红皮书》方向引领融入具体教育教学实践的思考。金融学院教师叶谦表示,诚信不仅是人类社会的核心价值与文化基石,更应成为我校区别于其他类型高校的鲜明标识与内在要求。外国语学院教师张迅表示大学外语教学应成为助力学生提升跨文化沟通与可持续学习能力的扎实土壤,并就做好跨学科协同文化建设等提出建议措施。经济学院教师李玉花分享了将《红皮书》融入课程设计与学风建设的思考,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实现价值认同,做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统一。艺术学院教师邵杰分享了对“创新人本教育,培养完全人物”的理解,表示践行使命文化,要切实推动“艺术+”的课程融合,让艺术思维为财经专业赋能。信智学院教师章华以“一颗螺丝钉”的自觉,讲述了一线教辅岗位如何在日常工作中认真践行校训和浙财精神,更将“持续优化”作为工作目标,于平凡中追求卓越,让师生体验更加温暖。管理学院教师王婉茹从师生日常相处的细微处入手,表示浙财价值观并非遥不可及的教条,而是可感知、可理解、可践行的生活哲学。公管学院教师张弛表示,《红皮书》是浙财人共同的精神指引,要将其精神内核融入课程教学、班级管理与育人实践的各个环节。会计学院教师周畅结合学院相关讨论及实践,分享了对《红皮书》核心内涵与时代意义的理解,并就具体落地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战提出了建议。
学生声音:青春践行彰显价值认同

学生代表们则从自身成长体验出发,探讨如何让“学生价值观”在校园生活中焕发鲜活生命力。财税学院学生王语洁结合 “14天无手机自习打卡” 活动,建议构建常态化自律学习场景、完善成长激励体系,让“学习就是生活”的价值观落地生根。人文学院学生穆荣呼吁搭建线上线下融合的学习交流平台,延长研讨室开放时间,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法学院学生杨哲皓聚焦学生价值观践行,提出开设跨学科开放课程、树立实践榜样、打造“运动+阅读”联动计划等建议,激发学生主动创造的内生动力。数据科学学院学生朱谨分享了自己参与学校学风建设、体育锻炼等活动的感受,同时就实习基地建设等学生关切问题提出意见与建议。学生代表们的发言紧密围绕“学习就是生活”“我们可以做得更好”“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价值观,结合在浙财的学习经历分享感悟,并表示要争做学校发展的参与者,言语之中饱含着对学校发展的期待。
明初衷、述过程、谋落地

魏江对师生代表的真诚分享给予高度评价。他围绕《红皮书》的制定背景、核心内涵与落地路径展开深入阐述。他表示,学校历经半个世纪发展,如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已然到了回首过往、总结凝练办学精神的关键阶段。作为一部凝聚全校共识的精神契约,《红皮书》不仅是学校立足财经特色、主动回应数智时代变革需求的重要指南,更是为全体师生构建共同精神家园、提供价值引领的重要文本。魏江表示,《红皮书》历经多轮修改,字字句句皆经反复推敲,要将这份精神纲领转化为具体行动。通过编制具象化手册,把抽象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转化为可感知、可操作的内容。要将相关精神融入制度设计,贯穿到学校考核评价体系的各个环节,形成长效保障,通过开展特色育人活动、搭建跨学科交流平台,深化实践推进。魏江强调,《红皮书》的生命力在于实践,其精神内核不能停留在纸面上,更需要全体浙财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他特别指出,“学校的发展不在于模仿他人,而在于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新财经’之路。在人工智能加速替代部分技能的时代,财经、人文、艺术等聚焦‘人’的学科反而更具持久价值。”魏江期待通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让浙财成为一所有梦想、有性格、有精神气质的大学,让每一位从这里走出的学子,都能带着独特的浙财印记,成长为服务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

程爽在主持时表示,使命文化是驱动学校发展的核心力量,不能停留在抽象理念层面,必须坚持虚功实做,将思想共识通过具体举措转化为实际行动,让使命文化扎根校园。使命文化是全校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与发展沃土,为师生提供精神归属与价值引领,如同土壤般滋养着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校园文化等各项工作,为学校培养“完全之人物”、走特色发展之路奠定坚实的文化根基。

本次座谈会汇聚了师生智慧、凝聚了发展共识,既是民主治校的生动实践,更是使命愿景文化的深层播种。师生们深刻认识到,学校的使命愿景不仅仅是学校发展的目标,更是每一位师生的责任与担当。每一位师生都是学校发展的参与者、建设者和见证者,要将个人的发展与学校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记者、编辑:赵蕾 摄影:戴俊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