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11月25日,左权将军外孙、八路军研究会副秘书长兼青年分会会长沙峰做客“菜园讲堂”,作题为“英雄的精神 青春的力量”的报告,为现场师生讲述左权将军的壮丽人生。讲座由党委宣传部部长王正新主持,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各学院师生代表近600人现场聆听了这场感人至深、催人奋进的红色讲座。

从农家子弟到“两杆子都硬”的将才
“为什么说左权将军是‘两杆子都硬’的将才?”沙峰详细讲述了左权从湖南醴陵贫苦农家子弟成长为杰出军事家的不凡历程。他提到,左权的卓越军事理论素养,源于其贯穿一生的勤奋苦学。在抗战期间,他撰写了《论坚持华北抗战》《埋伏战术》《论军事思想的原理》等40余篇军事著作,翻译的《苏联工农红军步兵战斗条例》被列为步兵战术教育的基本教材。“他真正做到了‘把吃的洋面包都消化了’,将国际军事理论与中国的实战相结合。”

烽火岁月里忠诚担当的真实写照
沙峰借助大量珍贵史料与亲历者口述勾勒出左权将军在战场上的英勇形象:他深入前线、周密部署,发展壮大人民武装力量,取得了百团大战、黄崖洞保卫战等诸多战役的胜利。而在“五一反扫荡”掩护八路军总部和中共中央北方局机关转移突围战斗中,左权为掩护战友突围在十字岭被炮弹击中,壮烈牺牲。“他没有选择卧倒,而是选择站在最显眼的位置呼喊指挥,直至最后一刻。”沙峰动容地说道,“和那个年代千千万万牺牲在前线的战士一样,他选择了自己的职守,选择了对革命队伍的无限忠诚。”

十一封家书,铁血将军的柔情与传承
“很多人问,作为家人,我们是如何了解他的?”沙峰向现场师生展示了左权将军与妻女唯一的合影、写给妻子刘志兰的11封家书,以及母亲左太北晚年追寻左权足迹的故事。沙峰回忆道,“母亲直到42岁才第一次看到这些家书,她一边看一边哭,她说:‘我终于知道,我有一个那么爱我的爸爸。’”沙峰分享了自己在整理学习左权资料与抗战历史的过程中的感悟,“那一代人的伟大,在于他们为了民族解放,集体选择了牺牲个人的一切。今天的年轻人同样肩负着时代责任,希望同学们能和他们一样树立远大志向,从英雄精神中汲取力量,克服困难,为国家进步贡献属于你们这一代人的力量。”
王正新在总结中表示,沙峰先生以深厚的家族情感、珍贵的史料和生动的讲述,让左权将军的形象从历史课本中走出,变得有血有肉、可亲可敬。他希望同学们通过这场讲座,深刻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爱国情怀与青年担当,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伟业,让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既做科学精神的践行者,也做英雄精神的传承者。

讲座在持久而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同学们纷纷表示,这是一堂深刻而动人的“历史课”与“人生课”,英雄的精神将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转化为青春奋斗的坚实力量。

现场还进行了浙江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特聘研究员聘任仪式,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高燕为沙峰先生颁发聘书。
(通讯员:曹仲晔 编辑:车鹏 摄影:戴俊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