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浙财要闻

首页 > 浙财要闻 > 正文

    本网讯 记者从日前召开的文化校园建设领导小组会议上获悉,2016年我校深入贯彻落实学校第一次党代会提出的“文化荣校”战略,以“项目运作、传承创新、深化研究、完善体系”为突破方向,注重继承传统与创新发展相结合,大力推进文化校园建设工作。

    文化校园建设工作机制持续健全。学校出台十三五文化校园建设专项规划,并将文化校园建设列入综合改革重点工作,由学校文化校园建设领导小组牵头,会同各职能部门形成着力协同推进文化校园建设的良好工作局面。文化建设更加多元化,学校紧密结合师生文化发展需要,通过举办浙江省大学生艺术节展演、学术思享沙龙、研究生博文节、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外交官进校园、校友返校日等一系列高水平校园文化活动,满足师生研、学、文、体、创等不通层次领域的文化需求。积极转变文化服务方式,探索实施以新媒体为代表的数字化信息化文化服务模式,建立新媒体“校园圈子”,推进了“互联网+文化校园”向校园各个领域延伸。

    文化校园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学校针对校园文化环境氛围不浓郁的现状,力补文化阵地短板。完善形象识别系统建设,面向校内外广泛征集浙财精神、楼名、路名及校旗方案。自征集公告发布后得到广大师生校友和社会人士的积极响应,文化校园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征集到的作品进行筛选和梳理后,多次组织校内外专家、师生及校友代表对作品进行认真评审,通过反复整理修改审议论证,最终形成了形象识别系统建议方案,并通过文化校园建设领导小组审议形成了较为一致的意见。积极挖掘校内资源,努力做到让校园的每一块墙壁都能发挥育人的功能,让每个角落都会“说话”,推进文化长廊、教学楼走廊等公共文化阵地建设,把师生书画摄影作品,装饰在教学楼走廊内,形成了一道道靓丽的风景,让师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积极打造校园北山文化景观带,完成“校史之路”设计方案,完成校名石、校友林等重要铭牌的安置。开展校园文化景观探讨论证,广泛征集校园景观建设方案和意见,打造一批既传承历史文脉又融入时代文化元素的标志性景观。围绕“阵地标准化、部门特色化、服务全校化”,积极探索各单位文化建设特色。如图书馆建成图书共享空间、深化诺贝尔经济学奖文库、孙冶方经济学奖文献馆建设,后勤服务中心拓展服务宣传设施。各学院也立足学科特色丰富学院文化,目前财政税务学院建成“励志石”、金融学院建成金融学会会史馆、法学院建成法学校友墙、外国语学院建成外语文化空间等。

    校园文化精品工程培育取得实效。本年度重点推进创新创业、体育育人、外交官进校园、读百本书等文化品牌建设。加强专业学术、高雅艺术、社会实践、摄影文化、书法文化、校友文化等品牌培育。评选了一批校园文化品牌优秀建设成果,推动“创新创业文化”申报全国高校优秀校园文化品牌。大力支持一批代表财大形象、具有财经特色的文艺精品团体,依托其活动,讲好财大故事,展示财大风采。强化“大文化、大融合、大发展”意识,整合资源,培育新兴文化融合业态。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深入推动校园红色文化,结合专业特点实施诚信教育、廉政教育系列活动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廉洁文化。

    文化校园建设离不开全校各部门单位的共同努力,会议要求广大师生员工进一步提高对文化校园建设紧迫性的认识。把握当前校园文化建设的工作关键点,从制度、政策到实际行动上把文化建设落到实处,做到文化如水、细水长流。切实使文化校园建设在深化办学特色、凝聚师生力量、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不断增强学校发展的文化软实力。

                                                           (记者 刘远琳 摄影 胡丹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