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页 > 媒体浙财 > 正文

浙江教育报:浙财院打造社会服务“金名片”

来源:                   发布时间:2013-01-11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浙江财经学院政府管制研究院团队正忙着对我国部分城镇供水行业进行全面系统的实地调研论证。该团队承担了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子课题———“城镇供水企业运营管理制度研究”。该项课题的研究,旨在帮助政府加强对自来水产业产品和服务质量的管制,确保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水资源的安全和有效利用。服务地方经济、服务社会民生,一直是浙江财经学院科研服务社会的一个宗旨。近年来,该校积极为省委和省政府决策做好服务,打造了一张服务社会的“金名片”。

校企共建研究院所

服务社会如何常态化?浙财院的举措是通过构建跨学院、跨学科,甚至跨学校的研究平台,搭建更多的校校、校企和校政之间的合作平台。到目前为止,该校共建有各类研究院、研究基地、研究所50 个,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多个领域,有研究政府监管的,有研究民间金融的,有研究财政规划的,有研究海洋经济的,有研究市场指数的,有研究外交人物的,有研究民营经济的……这些研究所都是和政府或者企业共建的,这为学校科研服务社会的常态化创造了必要条件。

其中,政府管制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是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主要与住建部、国土资源部、工信部和电监会合作,开展有针对性的课题研究或决策咨询,参与国家相关行业政策的制定,已有40 多项科研成果被国家部委和浙江省有关部门采纳。而城市公用事业发展与政府监管研究团队近年来主持了20 余项来自国家社科基金、住建部、教育部、浙江省等省部级以上的科研项目,对城市公用事业改革和政府监管体制机制、城市污水处理、水务特许经营、城市燃气、城市固体废弃物管理、垃圾处理和垃圾发电等有关政府监管政策,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系统深入研究。

主动对接转型升级

浙江省民营经济研究中心的“浙江中小民营企业发展研究”课题组成员,这几天先后赶赴萧山、湖州、上海、北京等地开展调研,了解高科技中小微企业的发展状况,总结企业转型升级方面的经验。而财政学科作为优势学科,其研究团队紧密结合浙江财政税收改革的需要,长期开展地方财税体制与政策研究,承担了“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研究”、“省管县财政体制研究”等53 项国家和省部级课题,研究报告《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研究》呈送中央领导审阅,得到中央领导的批示,获国家税务总局、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0余项,有的研究成果直接成为制定浙江省财税政策的主要依据,对地方财政税收建设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从2003 年底到2011 年底,浙财院不动产研究所通过做项目,为我省争取到两亿多元的国家投资,为当地老百姓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仅浙江浦江县的一个土地整理项目,就使得耕地净增4015 亩,实现单产和效益翻番。”不动产研究所所长徐保根教授介绍说,该研究团队在浦江、临海、江山、常山等市县开展国家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研究25 项,土地利用规划项目11 项,土地分等级项目10 项,其中国家批准立项并通过验收的项目就有7 个。对推进全省农地流转、促进城乡一体化土地市场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所还取得了中国土地学会认证的“土地规划甲级资质”。

科研服务社会民生

除服务浙江经济外,该校还服务于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金融学院的丁骋骋副教授因2008 年一篇《无锡:除了少锡还少什么》的报告,成为无锡市的“名人”。这篇文章是他对无锡调研后写的一篇研究报告的精华总结,从学者的视野揭示了无锡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缺少的“五味药”。文章发表后,得到了无锡市委领导的批示,并在当地掀起了一场解放思想、推动科学发展的大讨论。丁骋骋多次受邀参加当地的座谈会并开讲座,无锡市在编制“十二五发展规划”时多次征询他的意见和建议。他的研究报告为无锡这座历史名城的文化保护、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学校推进科研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总思路是:既要走高端服务之路,更要重视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民生,不断拓展服务的广度和深度。”浙财院分管科研的副院长苏为华介绍道。学校为此大刀阔斧地改革了科研制度,出台相关政策,调整科研工作奖励办法,支持面向社会热点、难点的研究,重视对决策有指导作用的专项研究和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调查研究,积极探索文科院校发挥社会服务功能的新路径,实现学校科研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赢。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