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文件精神要求,深刻理解“三农”问题的重要性,在省农办社会发展处的大力支持下,我校结合实践育人要求,深入开展“百名学子寻访百美乡村”暑期社会实践专项活动,引导广大学生积极投身我省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新征程,助力乡村振兴。全校今年共组建15支团队,百余名学子,分别奔赴我省11个地市,寻访美丽乡村,挖掘乡村振兴背后的故事。
追随习近平总书记脚步 访最美乡村
日前,会计学院赴舟山“百名学子寻访百美乡村”实践服务团来到了舟山定海新建社区进行调研,新建社区黄沙党支部书记芦海峰向同学们介绍了新建社区的发展历程。由于新建社区整个村子藏在山坳里,只有北部唯一泥泞小路与外界相连,1999年刚上任党支部书记余金红立即决定:“想致富先修路。”终于在2000年修成了主道路,村民告别了“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的日子。旅游人数逐年增加。2017年,起于新建社区的定海“最美公路”正式通车,宛如一条仙女的丝带,绿道、驿站点缀其间。这也是一条致富之路,为新建社区发展奏响新的乐章。

随后,实践队员们来到南洞的火车广场,这里是新建社区的一大特色,当年村干部向市长特批用28辆卡车运来了一辆报废的绿皮火车,引发一时轰动。而如今火车车厢内设有餐厅、酒吧、咖啡吧、个性休闲商铺等特色项目,集聚人气。火车广场还定期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如户外电影、民谣演唱会、红酒分享会、摄影分享、各类创意青年集会等,通过音乐、特色餐饮、特色青旅、活动等载体带动整个南洞的文化氛围。
回顾新建社区一路走来的风雨坎坷,“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乡村振兴之道背后凝练的不仅是村干部的不懈努力、模范带头作用,更有无数村民群众的坚定支持和敢于拼搏。
享乡村之宜居 品乡风之怡人
近日,信息管理与工程学院“百名学子寻访百美乡村”实践服务团来到绍兴诸暨江藻镇吴墅村开展相关活动。
吴墅村是由于宋代抗金名将吴玠、吴璘兄弟俩在此建有别墅而得名的,为了深入了解吴墅村情况,实践团队走访了村书记卢保千,通过卢书记的介绍,队员了解到吴墅村主要以种植蔬果外销为生,常驻人口主要为老年人,虽然经济发展略有困难,但村中垃圾分类,厕所建设,村风建设等方面成果显著,还曾荣获“诸暨文明村”等多项荣誉称号。
队员们还随机走访村中的住户,透过他们的视角品读吴墅村。在村民的眼中,吴墅村的确环境优美,闲适宜居,但村里以老年为主,老年人缺少陪伴,而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村子经济的不发达,无法吸引青年人留在村里。村干部们也深知此问题,目前正在筹备建立相关公司,希望利用村内的资源去创造更多的财富,吸引人才回流。
在采访调研中团队成员明白,村民们盼望的不止是蓝天绿水白墙高瓦,更多的是村子的经济发展与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希望本村能立足自身特点,抓住乡村振兴的好机会,由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进发,让吴墅村焕发新生机。

“一个了不起的村庄”
宁波奉化滕头村以国家5A级景区“滕头生态旅游区”在国内外颇具盛名,该村人均年收入达到65000元,是名副其实的“富裕村”。这里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范例,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功实践,令国内外政要驻足并由衷赞许,被称为“了不起的村庄”。
近日,法学院“百名学子寻访百美乡村”实践服务团一行来到藤头村开展实践活动,团队成员在滕头村团委副书记傅宇的陪同下来到滕头生态旅游区游客接待处,在接待处工作人员和傅书记的带领下参观了景区内部以及滕头村居民住宅区,了解了该村的产业特色、生态建设成果、民生福利以及发展规划,并对附近居民区进行了随机问卷调查。

在调研走访中,队员们了解到滕头村有其独具特色的科学发展模式,一二三产业齐头并进。农业发展以采摘农业和园林为主,生态区内有季节性采摘园、盆景园等,凸显以精品、高效、生态和旅游观光为主的现代化农业产业格局优势。工业以环保型轻工业为主,目前拥有70多家企业的滕头集团公司以服装制造业为龙头,电子设备、机械、出口包装等行业共同发展。第三产业以旅游业为主,同时进行园林绿化、多元化投资、房地产等第三产业开发。
队员们无不感叹藤头村的发展,秉承绿色、生态、低碳的发展理念,发挥其产业特色和优势,滕头村的发展历程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提供了优秀的案例范本,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提供了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