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浙财要闻

首页 > 浙财要闻 > 正文

本网讯 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正深刻地改变着世界,也对教育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与变革。盈阳金融科技学院作为学校产教融合型人才培养高地,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把握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和规律,大力发展人工智能产业,积极推进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强化算力、人才、资金等要素支撑保障,努力在新一轮人工智能发展大潮中赢得主动、赢得未来。学院认真贯彻落实学校“新财经战略”,积极推行“财经×科技”“财经+产业”人才模式改革,大力打造“AI+金融”的办学特色,推动人工智能更好助力MAQ型“浙财金生”培养。

以优质课程夯实学生的人工智能基础。为推动金融科技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学院贯彻落实学校“财经×科技”人才模式改革,整合学校计算机、数据科学等学科优秀师资力量,强化金融与人工智能的交叉融合,将数学工具、工程思维和编程方法创新引入金融领域,开设了一系列优质课程,从基础课程《人工智能导论》到高阶课程《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再到应用课程《从经典计量模型到现代机器学习方法——量化投资导论》《智能量化投资》《金融科技创新与监管》。这些优质课程的开设,夯实了学生的人工智能基础。

校内人工智能优秀师资授课

以产教融合拓展学生的人工智能视野。学院推行“财经+产业”人才培养模式,与盈阳资产、袋鼠云等机构开展全面深度的合作,让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2024年以来, DolphinDB 创始人兼 CEO 周小华博士、之江智慧场景研究中心主任陶海青博士、国元证券权益投资部林雪松等专家先后为学院师生带来了“从数据分析到实时计算:中高频量化交易的探索与实践”、“AI+金融”商业模式创新、“量化投资:现状、策略与市场影响”等专题讲座,让学生掌握人工智能实践前沿。同时,学院组织学生赴“乌镇之光”超算中心领略了超级计算机的数据处理能力和区块链技术的作用,组织学生赴袋鼠云开展“沉浸式”田野课堂活动,学习了解完全自主可控、兼容多底座的智能数据平台“数栈”。这些访学实践,大大拓展了学生的金融科技视野。

周小华博士分享

乌镇超算中心访学实践

以学科竞赛提升学生的人工智能能力。学院紧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实施创新型实践教育培养模式,出台《浙江财经大学盈阳金融科技学院学科竞赛大奖攀登计划实施办法(试行)》,充分发挥学科竞赛在培养学生人工智能应用能力中的重要作用,培育《智金视界——打造未来黄金行业数字化转型的领航者》《基于DeepFM特征提取技术和堆叠集成模型的资金流预测系统——盈流智控资金流预测模型》《机器学习驱动的动态多模态智能投资策略》《汇智涟——中小企业智能制造监控的安全卫士》等人工智能应用成果,并获得全国财经院校创新创业大赛银奖1项,浙江省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银奖1项和铜奖2项,浙江省大学生证券投资竞赛一等奖等A类学科竞赛4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6项,浙江省新苗人才计划2项,国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6项。

部分获奖成果证书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学院将紧抓人工智能发展机遇,贯彻学校“财经×科技”“财经+产业”人才模式改革,着力造就金融科技类的MAQ型“浙财金生”,实现新商科和新工科的深度融合。

(编辑:车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