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为进一步推进学校“新财经战略”,着力加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以良好的学术氛围进一步深化优良学风建设,5月22日,学校第一届本科生学术论坛在学术中心第四报告厅举行,校党委副书记徐晓东,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专家评委及师生代表200余人出席论坛。

徐晓东代表学校对论坛的举行表示热烈祝贺。他指出,学术是大学的灵魂,举办本科生学术论坛,既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学风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本科生学术创新能力培养、营造浓厚学术氛围的全新起点。他勉励广大学生:以“经世致用”为责,践行知行合一。把学术研究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在服务“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等重大实践中彰显浙财学子的担当。以“交流互鉴”为径,提升学术素养。积极与来自不同学院、不同专业的同学交流互动,相互启发、相互借鉴;善于向老师、专家虚心请教,不断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以“严谨诚信”为基,恪守学术规范。秉持敬畏之心,严守学术诚信底线,以严谨的态度和扎实的学风,维护学术研究的纯洁性和严肃性,树立良好的学术形象和学术声誉。

本次论坛共设立1个主论坛和经济学类、管理学类、人文社科类、交叉学科(新兴领域)4个分论坛,共收到本科生学术论文和社会调查报告76篇。经过前期筹备和组织,各分论坛已评审出优秀论文二等奖、三等奖、参与奖,并择优推荐8篇优秀论文晋级本论坛,参与优秀论文一等奖和最佳风采展示奖的角逐。

来自不同学院的8位汇报人围绕各自研究领域展开精彩阐述,呈现了兼具学术深度与创新价值的研究成果。量化研究方向,聚焦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劳动力市场动态及非遗活态传承等重大社会现实问题,创新性运用K-Means聚类算法、双重机器学习模型等计量方法,通过数据建模构建具有政策参考价值的指标体系与解决方案;文学研究领域,既有以杜牧诗人形象演变为研究范式,探究社会发展变化对诗人形象的影响以及诗人形象变化文学现象背后的成因,也有以麦家谍战系列小说为解剖样本,探讨主旋律文学突破文化边际、构建世界性审美共同体理论与实践的路径。

在专家提问环节,面对评委“如何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样本的来源与选择”“如何更广泛地应用研究成果”“下一步研究方向”等问题,选手们展现出清晰的逻辑思辨能力。这些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的汇报,充分展现了我校本科生扎实的专业基础、敏锐的学术洞察力和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彰显了我校学生在学术研究方面的深厚潜力和蓬勃活力。
在总结点评环节,来自金融学院的武鑫教授立足学术视角,充分肯定了选手们研究选题的前沿性、数据论证的严谨性等亮点,从学术规范的遵循框架、跨学科融合的深度等维度提出建设性意见。武鑫教授以“三个和尚”的经典故事为切入点,生动阐释了学术研究中明晰责任边界、构建协同机制的重要性,勉励青年学子既要扎根现实议题提炼科学问题,又要通过规范研究与创新方法的结合实现理论突破,在学术探索中获得智识成长的深层愉悦。
经评审,《耕地下山、果林上山的浙江实践和经验——基于浙江省9个地级市1629个村田野调查数据的分析》等6项作品获优秀论文一等奖,章可乐同学获得“最佳风采展示奖”。

论坛现场举行了隆重的颁奖仪式,对最佳风采展示奖、优秀论文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参与奖获得者进行表彰。




本科生学术论坛,通过展示本科生优秀学术成果,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学校将始终持续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贯彻落实新财经人才培养体系,将学术创新能力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支点,着力培养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浙财金生”,持续为新时代财经人才培养贡献智慧力量。
(编辑:车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