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9月30日下午,校党委书记、校长魏江与17名新生代表再度围坐,在亲切氛围中围绕“新身份,新生活,新期待”畅聊成长、共话未来。此次继开学典礼及“开学第一课”之后的深度对话,不仅让大学成长的路径愈发明晰,更凝聚起强大的前行动力,一幅关于未来的发展蓝图在交流中徐徐展开。党校办、宣传部、学生处、团委、教务处、研究生院相关负责人出席。
座谈会上,同学们围绕学业发展、校园生活、成长规划等议题踊跃发言,从切身经历出发,所言所思不仅是个人感悟,更是广大新生群体初入校园的生动缩影。

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学院的蒋鸿阳同学认为大学能帮助健全三观,自己期待能从专业入手学习智能技术逻辑,虽然没有相关基础,但坚信“赢在起跑线的人不一定赢在终点”,会脚踏实地规划学习,将个人成长与国家科技强国建设结合,“代码有长度,报国的热情没有长度”。
法学院的尹嘉玲表示选择法律专业是选择一份责任,现在对法律有了新认知,它是有温度的载体,要学法、懂法、用法,让法律融入生活。这启发了她未来四年的规划,希望课本知识能转化为实际能力,还期待了解行业前沿动态,邀请更多法官、资深律师进校园,打破校园和职场的壁垒,获得跨学科学习机会与实践平台。
艺术学院的姚越认为学校回应时代和国家需要,有尊重个体的教育,希望自己能通过学习真正理解“完全之人物”的概念,也希望从环境设计专业切入,将知识性学习转化为实践行动,传承校园文化和精神。

“看到这么多充满才气、有思路、有想法的同学让我非常感动!”魏江直言。“你们有很多很好的想法,完全可以作为学校相关部门的‘荣誉员工’,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来,把校园文化语言深深刻进每一个学科里,让财大到处都是美,让校园充满设计感。”
外国语学院的陈梦瑶同学说经过开学典礼和“开学第一课”,自己对外语学习和大学学习的认知被刷新,也明白了语言不仅是沟通工具,更是链接文化与文明的桥梁。她期待打破“外语只是语言技能”的局限,通过参与跨学院实践项目,并与校友、业界人士交流,探讨如何将“K+MAQ型”培养模式的成果应用于生活实践。
数据科学学院的黄子俊同学曾因高中家庭变故成绩落后,深思后锚定目标,努力拼搏来到浙财,开启新人生,对学校“新财经战略”兴趣浓厚,希望在经济统计学及交叉领域深耕,弥补基础知识不足,也期待更多实践平台和学习资源,让知识落地。
人文与传播学院的王百合同学坦言,“开学第一课”让她对大学和专业的理解从片面、浅显变得更深入,大学是未来的指引与链接阶段。学习汉语言文学不等于当语文老师,更是努力成为传承中华文明的纽带。她相信“自信”很重要,也期待“K+MAQ型”培养体系的在自己身上能够落地。
盈阳金融科技学院的史睿扬同学感恩开学以来遇到的所有有爱的同学和热情的老师,期待参观企业以更深入理解学科。他表示,学校“为人而育”的理念打破了他对大学只专注课本理论知识的既定印象,明白专业能力只是基石。

魏江结合自身语言学习的经历,鼓励大家将学术与文化相融合,共同营造严谨向上的优良学风。针对同学们提到的“一花一世界,一生一方案”培养目标,他作了详细阐释,指出这一方案是学校教育改革的起点,旨在让每位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路径。“要把基础打扎实,严格要求自己,向着‘国之栋梁’的目标迈进。”他勉励道,“我们的明天多美好!你们或许仍有迷茫,但只要有憧憬,就会努力前行。大家在发言中展现出的家国情怀,也让我非常感动——心怀远大理想,人生就不会陷于自私。我为你们负责,你们也要为自己负责。”
魏江特别强调了人文素养的深远力量。“人生这场马拉松,能支撑你持续向前跑的,是人文的力量,这是最深厚的力量。”谈及具体的行动,他表示,“同学们对未来的构想都非常具体,但真正的挑战在于每一天。‘魔鬼在细节,成就在每日。’”他列举了诸如坚持晨读外语、上课坐第一排、自习远离手机、认真完成作业等细微之处,并寄语新生:“希望你们在这里能有全新的开始,焕发全新的精气神。”

文华创新学院的楼宇星同学坦言,开学伊始,内心既充满对大学生活的憧憬,也伴随着对未来的迷茫。经过开学典礼和“开学第一课”,她更加意识到,大学学习的关键在于从“学会”到“会学”的跨越,而如何克服“被动学习”的惯性思维所带来的焦虑,正是她当下需面对的首要挑战。
研究生联合培养学院的张扬斌同学则将他的身份转变视为一次“突破式”的升级。开学至今,被校园浓厚的学术氛围所感染,他期待未来能将产业经济学与人工智能技术相融合,在这一前沿交叉学科中开辟自己的研究路径。
财政税务学院的杨佳莹同学谈到,开学典礼与“开学第一课”让她深刻体会到,大学是一片鼓励个性与深度思考的“自我疆域”,她对即将展开的未来新篇充满热望。
公共管理学院的郭栩攸同学分享说,从军训拉练中感受到的“人文关怀”令她感动,但同时也因对专业内容存在疑惑与不解而感到焦虑,并由此开始思考如何成长为“栋梁之材”与“中流砥柱”。
管理学院的蔡歆乐同学以开学典礼为契机,制定了以学业为核心,兼顾团队协作与社交能力提升的阶段性目标,并期待学校能多开展与企业接轨的实践活动,以促进理论与现实的结合。
会计学院的诸雅轩同学回顾了入校后学校在人文关怀上的种种细节,尤为赞叹新寝室的优良配置。她分享了自己对“K+MAQ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解,并表示作为一名研究生党员,将积极展现自身的责任与担当。
金融学院的蔡润栋同学提到,优质的宿舍、教室、体育馆等基础设施,以及入学一个月来的丰富活动,都帮助他更快地融入了校园生活。
经济学院的王鼎浩同学从个人经历出发,讲述了暑期图书馆里师生忙碌的身影和军训期间感受到的人文关怀。他表示,未来将履行一名国贸学子的责任,把家乡建设与个人职业规划有机结合起来。
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王晨曦同学表示,将在伦理学领域勇于探索,争做新方向的开拓者。
中国政府研究院的陈铮煜同学表示,首次参加迎新活动感到十分开心与荣幸。结合自身研究背景,他阐述了学科融合的思想以及人工智能在经济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并对研究生课程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与建议。

与会现场,教师们被同学们有思想、有深度的表达深深打动,并现场给予了回应。他们表示,能与优秀的同学们共同成长非常高兴,也从大家的分享中感受到了肩上的重任。“我们承诺,将带着这份使命担当,围绕学校的‘新财经战略’‘新培养体系’全力做好教育工作,包括开设融合性课程、提高实践教学学分、做实做深第二课堂等。我们永远在路上,衷心希望同学们多提想法、多交流,让我们并肩努力,共同见证未来的丰收。”

座谈会最后,魏江向同学们表达了他的深切期望,“希望你们能成为2025级菜宝的楷模”,助人达己,共同进步;“期待你们做财大的骄傲”,见贤思齐,追求卓越。“在这片自由的天地里翱翔,真正成长为‘K+MAQ’型的中流砥柱型人才。”他与现场同学约定:“要坚决守住思想的底线,大家可以随时为学校发展建言献策。我们一起努力,也希望你们在财大的这几年,能开开心心地奋斗!”
(记者:平千卉 赵烽敏 编辑:车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