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11月6日上午,省委文件意见征求会暨省政协十三届十七次常委会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召开。省委书记王浩到会并讲话。
6日上午,省委文件意见征求会暨省政协十三届十七次常委会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召开,就《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制定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征求意见稿)》开展专题政治协商,听取各民主党派省委会、省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省政协常委、专委会,“两代表一委员”,专家和企业家代表的意见建议。
省委书记王浩到会并讲话。省政协主席廉毅敏主持。

会上,民革省委会主委吴晶,民建省委会副主委钟其,民进省委会副主委张大宏,台盟省委会专职副主委陶骏,省工商联主席南存辉,省知联会副会长陈三联,浙江财经大学党委书记、校长魏江,中海石油宁波大榭石化有限公司首席工程师王仕文,广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君平,卧龙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陈建成先后发言。民盟省委会、农工党省委会、致公党省委会、九三学社省委会、省政协教科卫体委、省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作书面发言。大家围绕我省“十五五”规划编制,就加快打造人工智能创新发展高地、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发展、进一步激发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活力、建设高能级开放强省、促进传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持续激发民间投资活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等提出意见和建议。
在认真听取大家发言后,王浩表示,大家围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建议》,认真开展协商讨论,发言选题精准、分析透彻、对策务实,思想性针对性强,含金量高,我们将认真研究吸纳。
王浩指出,“十四五”时期,是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五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有力有序有效应对风险挑战,在大仗硬仗面前交出了高分答卷,全省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创新发展实现新跃升,改革开放取得新突破,缩小“三大差距”取得新成效,文化强省建设取得新进展,美丽浙江展现新面貌,治理效能实现新提升。
王浩强调,“十五五”时期是我省持续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突破提升、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决定性阶段。推进“十五五”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是要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浙江的使命任务,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八八战略”为总纲领总方略,必须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4+1”重要要求,必须牢牢扭住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这一核心任务,必须坚定扛起经济大省挑大梁的责任担当,必须始终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要锚定“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取得决定性进展,率先呈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生动图景”目标,聚焦重点领域,谋深抓实工作载体和抓手,在建设创新浙江、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实现重大突破,在深度融入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高能级开放强省上实现重大突破,在建设高水平文化强省上实现重大突破,在城乡一体融合高质量发展上实现重大突破,在建设更高水平生态省上实现重大突破,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上实现重大突破。
王浩希望人民政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党的领导、统一战线、协商民主有机结合,统筹推进“同心向党”“浙里协商”“协力共富”“数字政协”“委员之家”等工作,更好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彰显政协智慧、发好政协声音、贡献政协力量,发挥在“取得决定性进展”中的独特作用、成为“生动图景”中的亮丽色彩,为推动“十五五”发展广泛凝聚人心、凝聚共识、凝聚智慧、凝聚力量。要更好发挥“人才库”“智囊团”作用,始终保持优良作风、奋进状态,充分发挥联系广泛、调研深入的优势,齐心协力把“十五五”规划编制好落实好,用心用情把群众呼声反映好解决好,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着力形成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
省领导邱启文、王昌荣、成岳冲、张学伟、叶正波、尹学群、王双全出席,省直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

省政协委员,浙江财经大学党委书记、校长魏江发言
省政协委员,校党委书记、校长魏江围绕“优化省域发展战略布局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主题,结合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部署精神,立足浙江省区域发展实际,紧扣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核心任务,聚焦“强城”“兴村”“融合”三大路径,为推动我省加快形成城乡一体、区域协调的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提出四点建议:
一是建好“三条带”,优化重大生产力在区域协调发展中的空间布局。建议构建“环杭州湾产业带”“温台产业带”和“金衢丽产业带”三大发展轴。将环杭州湾产业带打造成为新质生产力最强区域,打造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产业集群;将温台产业带打造成为数字技术赋能高质量制造的升级区域。同时,将金衢丽产业带打造成为资源禀赋突出的特色产业区。
二是唱好“双城记”,强化大城市对区域协调发展的辐射带动力。建议要制定杭甬双城协同发展专项规划,设立“杭甬一体化专项推进办公室”。形成产业错位发展、协同发力的新格局。通过制定杭甬产业链分工目录、设立省级未来产业基金,构筑新兴产业集群,推动产业形成规模效应。同时构建跨区域创新要素共享平台方式,实现基础设施、数据资源的共建共享,更好通过数字产业平台牵引周边区域产业发展。
三是扭住“主战场”,推动山区海岛县在区域协调发展中成为增长极。山区海岛县作为浙江缩小“三大差距”的重难点和主战场,不仅要“补短板”,也要“扬优势”“强动能”。建议要补齐山区海岛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短板,破除制度壁垒,引导资金、人才等要素向山区海岛县流动。其次,要立足山区海岛县资源禀赋,发展生态旅游等新业态,积极推进生态富民,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同时,完善以增强内生动力为导向的山海协作和结对帮扶机制。
四是激发“新活力”,注重以高端生产要素流动赋能区域协调发展。建议要以“数字浙江”建设为抓手,推动数据等新型生产要素自由流动,让数字平台企业向县域和中心镇延伸。要全域建设诗话浙江和美乡村,持续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分类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提升省级中心镇区域能级。更要深入实施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的数字服务全域覆盖,更好增进民生福祉,提高均等化、一体化发展水平。

(编辑:车鹏)